地拿了,钱也声称来了,造车有关的品牌、技术、人才、产业链、销售售后体系无一就位。这就是为什么汽车业对宝能挟庞大资金进来无动于衷的原因。宝能要么另有底牌,要么就是忽悠。
◎ 《汽车人》记者 黄耀鹏
事实证明,从言论起家的公众人物,如果膨胀到以为自己能左右舆论,此前积累的公众形象,也会在一夜间坍塌。“人设”瞬间倾颓的,就包括当年率先指出“蓝田造假”的刘姝威。
在4月初宝能连续两次减持万科之际,刘给证监会写公开信的形式,声讨宝能。称宝能以巨额险资损害实体经济,呼吁调查宝能,并将其“买入上市公司的股份及其获利,上缴国库,交全国社保基金管理”。
这是什么鬼?举报信?没有列举违法事实。讨宝檄文?国家机构岂能供刘大独董驱驰。发泄爽文?宝能没有回应,拳头打到棉花里。
宝能董事长姚振华被禁入保险业10年,保监会给出的理由是“违规使用险资”和“虚假陈述”。刘姝威要求其投资收益充公,于法何据?万科花了大力气将宝能塑造成“野蛮人”形象,刘跳脚大骂却破了功。万科不顾吃相,宝能的问题却不在此,它是不按套路。
四大项目
从去年初,宝能系就开始转向投资实业,准确地说,是投向新能源造车。
去年12月26日,宝能广州基地动工,号称投资300亿元,面积27.5万平方米,首期规划产能50万辆新能源汽车,首期项目预计2019年底建成投产。
今年3月23日,西安基地奠基,号称投资400亿元,规划产能100万辆(其中一期50万辆)新能源汽车。
去年11月签协议、尚处于拆迁平地阶段的昆明项目,占地6300亩,规划产能50万辆,也同样分为一期、二期工程,当前投资40亿元。
至今没有明显进展的反而是签署最早的浙江富阳基地,当时号称140亿投资,产能30万辆。
不算没下文的富阳项目,宝能仅动工的项目就有150万辆产能、880亿元投资。可以,这很暴力。不愧是玩地产的,一出手就是大手笔。目前15家新能源牌照,没有一家产能上30万辆的。
宝能此前的锂电池、汽车租赁、汽车金融和汽修服务等业务,和如今的大格局比起来,简直小打小闹,谈不上铺垫或者布局,两者完全是不同的玩法。
为啥投资汽车
宝能受啥刺激了?
宝能为什么前年玩地产,蛰伏一年,今年改玩汽车了?原因很简单,钱少了。
姚振华1150亿财富火箭般蹿升到胡润百富榜第四名,资产膨胀了820%,胡润榜同时认为宝能系的融资能力超过5000亿。宝能系的钱从哪里来?当年的分析文章连篇累牍,大致可以分为自有资金、潮汕帮拆借、旗下前海人寿筹措的险资和数量不详的杠杆资金等几类。
万科收购战后期,监管层对“险资”入市和杠杆资金进行了专项打压。央行金融监管局的官员写文章称,宝能资金运用风险高。其使用的券商资金、银行理财资金,不仅多重杠杆层层叠加,期限错配也相当严重。
保监会、央行联手打压的结果是,虽然姚振华的个人财富暴涨,宝能的资金筹措能力却大幅跳水。再玩千亿级地产公司收购的资本游戏,有点玩不起了。宝能向来喜欢投资追热点。即将引领新的科技工业革命的汽车工业,就成为新的方向。汽车业对投资者而言还有个好处,那就是长线投资为主,投资惯性很大。
另类玩法
不过,汽车业没见过宝能这般玩法。不开发布会,也不公布产品发展战略,上来就闷头建一堆产能。产品从哪里来?供应链怎么解决?品牌是啥?如何运作?
宝能到底是不谙熟汽车业祖传的宣传手段,还是不屑于常规套路,再或者干了再说?
宝能去年底以33亿元代价,受让观致51%股份,成为控股方。奇瑞和量子(Quantum)分别占25%、24%。三方同意增资65亿给观致输血。
目前观致在宝能的几大项目的开工仪式上,勤勤恳恳充当吉祥物。观致的Model K-EV被拉来拉去展示,各产业园区都称要建设智能工厂,打造优质汽车产品,却没有明确说要生产观致。套路啊,老哥。
观致是否缺乏宝能的支持?当然不是,宝能进入整车制造,观致是第一个看得见的落脚点,这一脚怎么也得踢响。
宝能控股观致后,刘良下课,李峰就任宝能汽车副总裁兼观致总裁。北京车展期间,李峰亮相观致展台。宝能的土豪风,对观致的企业气质是有影响的。和几个前任相比,李峰起码说话硬气了很多。“搞汽车三五十亿是不行的,我们打算每年投入100亿——搞研发。”李峰很擅长“抖包袱”。
此前观致营销高管也提出过10万辆的销量目标,完全是瞎吆喝。现在李峰提8万辆,似乎有所倚仗。观致提出了一系列新产品计划,今明两年两款新能源车、一款全新系SUV。甚至2020年的产品都已提上日程。按照李峰的说法,资金不是问题(此前是最大的问题),找准定位才是问题。他总结为“新时代、新观致、新主流”,基本上另起炉灶的态度。
观致只是宝能的入口,远非全部。从宝能规划产能来看,观致所占比例不高。宝能是创建新品牌,还是另外收购国际品牌落地(走沃尔沃的路子)?应该说后者希望不大。国际上瘦死的骆驼已经卖得差不多,宝能不可能指望逛潘家园淘到国宝。
神迹和神忽悠
拿到险资牌照之前,宝能的老本行是啥?地产。宝能在几个工业园区拿了3000亩地,建厂1500亩,另一半用来招商。综合开发地产搞旅游,这不新鲜,颇有当年乐视工业小镇的风采。乐视还没凉透呢,宝能又身扑上来。事实证明,没有技术玩不转新能源。光有钱不行,钱再多也不行。
再往前捯,宝能系起家的真正老本行是啥?卖菜。这不行,串戏了。靠卖菜仓储物流,都浮不住几百亿、几千亩地的重资产,再说也和造车完全不搭,没办法“综合开发”。
150万新能源产能,放在2020年,也足以坐上扛把子地位。宝能没说两年之内建成罗马,而是“用10-15年时间将宝能汽车打造成为具备强大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汽车集团”。至于产业链,则只笼统提出“打造‘研发-制造-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令人无法一窥神迹。
地拿了,钱也声称来了,造车有关的品牌、技术、人才、产业链、销售售后体系无一就位。这就是为什么汽车业对宝能挟庞大资金进来无动于衷的原因。宝能要么另有底牌,要么就是忽悠。(《汽车人》记者/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