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崔晓娟:传承进取,厚德载物

汽车人传媒 2020-10-16 18:10:43 作者:张敏

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院动力总成开发及应用首席工程师崔晓娟

生命的三分之一,是在一个叫创业大街1063号的院子里度过。在别人眼里单调枯燥的职业生涯,自己却乐在其中。而今,站在2020年的此岸回首来路,涌起诸多感慨……

文/《汽车人》张敏

用30年时间,做一件事情是怎样一种感受?

1990年,我从清华大学毕业以后,一直从事发动机研发工作。从汽车研究所、一汽技术中心到解放商用车开发院,单位名称经历了各种变化,自己也从刚入职的小白成长为首席工程师。

算下来,生命的三分之一,是在一个叫创业大街1063号的院子里度过。在别人眼里单调枯燥的技术研发职业生涯,自己却乐在其中。

在解放研发70周年之际,站在2020年的此岸回首来路,心中涌起诸多感慨……

我眼中的解放研发,是厚德载物的代代传承。想起刚毕业的那几年,在汽研的大家庭中,自己是新人,是晚辈。我接触到的前辈给了我很多专业上的悉心指导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他们的精湛的专业造诣,他们谦逊的人格品德,都深深影响着我。我觉得他们是我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如今,我虽然到了他们当年的年龄,但至今仍觉得自己远没有达到他们对专业的那份笃定,对周遭变迁的那份豁达。

我眼中的解放研发,是从原始到现代的快速转型。记得刚入职那会儿,除了工作,我还喜欢读书,用师傅夸我的话就是“坐得住板凳”。那时我们经常配合二发厂的生产工作,设计与生产工艺经常会有些矛盾冲突,开会经常吵架,工厂的负责工艺的姐姐人比我们长的壮,嗓门也大,领导担心我对付不了她们。实际上,有理不在声高,开会时我平心静气地表达意见,效果也是挺好的。从靠吵架到建流程,再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迅速转变与自我提升,是生存发展的必备能力。

我眼中的解放研发,是充满渴望的开拓进取。九十年代初,网络还没有问世,人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大家最兴奋的事儿是听出国回来的同事讲世界各地的见闻。

当时一汽智囊团的成员、上海人冯钊前辈不仅专业功底深厚,还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每次他随领导出国访问回来,都会跟我们分享国外先进技术,大家听得眼睛发亮,觉得我们与外界差距太大了。2000年后,我们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加快了开放合作的步伐,精进自主研发,快速提升了一汽解放产品的整体开发水平。

七十年的积淀和传承,解放研发攻坚克难,坚持创新传统和底蕴,再加具备勇于担当、敢于挑战的后浪精神,相信一汽解放走向世界一流指日可待!(文/《汽车人》张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