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集团与襄阳国资成立新公司,瞄准智能越野市场。
文 / 张敏
9月17日晚,东风集团股份发布公告,东风集团股份携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襄阳国资旗下襄阳控股与襄高投资,共同组建聚焦智能越野车辆制造与销售的合资公司。
新公司还是东风公司与华为未来全面深化合作的重要一步,双方将在智能汽车产品开发、营销及生态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政企协同 车企主导
襄阳作为湖北省“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枢纽,不仅坐拥雄厚的制造业家底与完整的供应链网络,更凭借政策红利与区位优势,成为新能源智能汽车项目落地的“优选地”。
此次新公司的组建,将政企协同推向新高度。不同于传统合作模式,新公司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业协同”为核心,由东风与襄阳国资共同出资,按市场化原则搭建扁平化内部治理体系。
这种模式既保留了东风在汽车制造领域的专业主导权,又能充分借力襄阳本地的人才储备、物流配套与政策支持,实现项目落地速度与产业化效率的“双提升”,成为地方产业升级与企业战略落地的“双赢样本”。
在新公司的运营架构中,“车企主导”并非简单的股权占优,而是贯穿产品定义、资源整合、战略决策全链条的核心逻辑,为智能汽车合作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新解法。
依托对越野市场的深耕与用户需求的洞察,东风明确新公司以“猛士品牌”为核心、聚焦“智能越野”细分赛道,既要传承猛士军车基因中的硬核性能,又要通过智能化技术破解传统越野“野强城弱”的痛点。确保产品始终贴合用户真实使用场景。
在资源整合层面,东风以自身成熟的造车体系为核心,串联起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一方面依托襄阳本地供应链体系,快速实现零部件本地化配套,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付周期;另一方面主动引入华为的技术与管理体系,让东风既能借助外部优势资源,又不丧失对产业链的掌控力。
面对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东风可依据自身战略规划,及时调整产品研发节奏与市场拓展方向,无需受制于复杂的多方决策流程。例如在车型迭代上,能紧跟越野市场智能化技术更新趋势,将华为最新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技术快速融入新产品,确保猛士品牌在赛道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
重塑车企-ICT合作逻辑
此次合作并非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在东风主导框架下“华为深度嵌入”的协同模式,二者优势互补,实现了1+1>2的合作成效。
华为在ICT领域的深厚积累,成为东风突破智能越野技术壁垒的关键支撑。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核心领域,华为提供乾崑系统(ADS3.0/4.0)、鸿蒙座舱及车控模组等前沿技术。以猛士M817为例,其搭载的华为ADS4.0系统,可通过扩散生成模型技术模拟各类复杂越野场景,大幅提升车辆在非铺装路面的应对能力,让“智能越野”从概念落地为实际性能。
更重要的是,华为并非仅输出技术,而是全面开放自身流程与体系能力。东风引入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先进管理方法,推动自身现有流程与华为体系深度融合。这一过程不仅让东风“用上技术”,更掌握了智能化产品从研发到营销的科学方法论,有效缩短研发周期、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全链条数字化升级。
东风的“制造底蕴”与华为的“科技标签”还形成强力互补。东风依托猛士军车基因与豪华越野品牌基础,叠加华为在全球市场的科技影响力,快速提升猛士品牌在智能越野领域的知名度;华为也通过与东风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智能汽车技术的应用场景,实现品牌价值的双向赋能。
同时,华为的渠道与生态资源也为东风打开新增长空间。日前,猛士科技CEO曹东杰重回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出任公司董事,并被推荐为执行副总经理。有报道称曹东杰离任后,华为车BU将全面接管猛士品牌的销售工作。该信息尚未得到确认。
此前,东风猛士M817搭载全栈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成为行业内“含华量”最高的越野车,而新公司的成立,将让这种协作进一步深化,为汽车央企与ICT企业的融合树立新标杆。
在消费需求升级与产业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下,智能越野市场正迎来“从小众到大众”的关键转折点。
过去,越野车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在“硬核性能”,如今消费者更渴望“可城可野可远方”的全场景体验。这一需求变化,恰好为东风猛士的品牌升级提供了“窗口期”。
依托自身军车基因、成熟造车体系,以及新公司“车企主导+华为赋能+政企协同”的资源聚合优势,东风猛士正加速从“中国豪华越野引领者”向“全球智能越野开拓者”转型。其核心破局点,便是通过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让越野车从“专业工具”真正转变为“大众生活方式载体”。【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