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 技术“权杖”谋划未来

时间:2014-12-22 15:24:05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作者:陈 瑶 点击:
关键字:
摘 要:“技术的日产”,将会是东风日产长期努力的方向,也将深入到企业的骨髓里

东风日产最新的数据披露,再次将其推向舆论的潮头。

9月份,东风日产双品牌全线爆发,创下92699辆的“史上最强”单月销售纪录,达成企业成立10年来最好的单月销量业绩。“日系第一”的宝座,再度坐稳。

“这只是一个开始。”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描述得云淡风轻。开始的是什么?企业核心管理者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敏感的消息。


冲击细分市场

“它有很多产品,它有很高的销量,可是,它的品牌力并不高,这导致同级产品之间的价格,它并不占优势。”同行之间,这成为对东风日产共同的评价。

其实,早在几年前,东风日产就认识到这个问题。“用过日产车的人都很喜欢日产车,但日产车又是‘慢热型’,就是要等用了以后才说好,是靠口碑传承。这表明,日产品牌的好感度是不输给别人的,但认知度还不够。”任勇很坦然地回应。

“技术日产”,这是深入到日产以及东风日产骨子里的DNA,但是在中国,似乎没有得到太多回应。

比如,CVT无级变速技术,操控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为广大消费者熟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2006年,东风日产首次把日产CVT技术运用在轩逸上,开启了在中国普及、推广CVT之路。东风日产甚至成为CVT技术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代名词。

即便如此,中国汽车市场的“技术”霸主,非入华30年之久的大众汽车莫属。

过去的10年,东风日产奉行稳扎稳打的市场战略,也即在各个级别里将每款车的品质、口碑做到最好,再通过口碑逐步传达。年轻的企业,就像个年轻的孩子,总会有谨慎的试探。“品牌认知度不够,是因为成立时间较短,且没有冲量的车型。”任勇之语,意味着东风日产将在细分市场打造更多的明星车型。

事实上,日产急需传达自己的品牌理念。技术的日产,将会是长期的努力方向。尤其是对于日产全球CEO卡洛斯·戈恩来讲,他希望用技术优势来奠定日产相对于其他两大日系品牌的差异化。 而在细分市场主流地位的奠定,将强化这一思路。


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在东风日产内部,TOP10计划正在加速进行。

所谓TOP10,也即要让东风日产在不同级别的细分市场,有更多的车型进入销量前十。目前,在东风日产庞大的产品谱系中,仅有轩逸一款车型以月销两万辆的成绩进入到前十,尽管它也是惟一进入前十的日系品牌。

但是,要想在2016年实现“Nissan Power 88”计划,尤其是日产总部对于中国市场份额的期待还不止8%10%是其希望达成的目标,东风日产必须要有更多诸如轩逸这样的明星产品。

“如何打造更多top10的车型。这些课题都非常有挑战性,我们现在都是每个总部长一人牵头一个课题,来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东风日产经营管理总部副总部长李军这样透露。

“外在要动人,内在更要动心。” 在中国,“技术”是一把隐形的权杖。消费者越来越“识货”,技术优势对于品牌短板是极大的弥补,但前提条件在于,消费者是否承认你的技术优势。

大众在华成功,得益于技术形象的清晰化,包括日产在内的诸多品牌,都希望在这条路上挖掘中国市场。于东风日产而言,技术之路,并非“要模仿大众”。

“技术的日产”,更像是一场持久的拉力赛。于东风日产而言,他们愿意用另外一句话来形容这场比赛的本质,“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生活”,技术的初衷,就是要为消费者服务。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正在加速进入个性化时代的时候。

任勇有句著名的言论:“看一个车型,是用艺术的眼光,还是商业的眼光。作为艺术品,人们可能很欣赏它,但却不一定会掏钱去购买。从商业利益出发,就是要能够收获到最多的定单。企业胜败论英雄,所以既不能领先顾客的需求太多,但也不能像有的企业那样对待顾客的感知价值,多一分钱都不肯做。

艺术与商业之间,存在着交集。其实,领先太多,是属于叫好不叫座。东风日产始终奉行在全价值链“领先半步”的原则,即使新10年也不例外。

基于此,日产最新发布的无人驾驶技术,东风日产短期内不会引入中国,但一旦量产,中国不排除将会成为最大的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