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庆典气球、红毯等会场布置环节,不设宴请。10月31日,中国重汽的2013“亲人服务”大会上,集团党委书记马纯济只给了回家的“亲人服务”者一封家书。
马纯济说,客户是亲人,服务注真情,服务网络成员单位牵手真情,更是亲人。
“亲人同心,梦想同行”。中国重汽的“亲人服务”是中国重汽立足市场的最有力、最根本的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重汽誓要把“亲人服务”升级为其开拓市场最锋利的武器。
转变大势所趋
自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以后,市场的资源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市场营销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国家对汽车售后服务的政策越来越严格,自10月1日起开始对家用汽车实施‘三包’政策,与此同时,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使得行业内服务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已成为汽车生产厂家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并且同品牌服务站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于有德对本报分析道。
此外,国际汽车行业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售后服务的市场蛋糕越做越大,特别是保外服务和配件服务带来的利润极为可观。
在国内,商用车领域较乘用车而言,售后服务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但由于商用车在使用环节上的特殊性,对商用车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中国重卡市场正经历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购车环境变得日益成熟,购车者的选择也更趋于个性化。
针对消费市场的改变,国内不少厂家或是经销商,也都更注重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提高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质量,更加看重对用户的服务和满意度评价,以期用高质量的服务来争取更多的资源。
近几年,国内商用车企业在售后服务意识和水平上有了迅速提升。
好产品+好服务
从以前把服务当成简单的售后维修,到现在各卡车企业都已经有意识地把服务当成品牌来精心打造。中国重汽的“亲人服务”,一汽解放的“感动服务”,东风的“阳光服务”,福田的“全程无忧服务”,陕汽的“贴心服务”等,在各厂家的亲身实践下,它们各自为旗下的服务品牌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各服务品牌都在走差异化路线。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历来“好产品+好服务”是厂家披荆斩棘、无往不利的武器。
此前,中国重汽根据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形势的变化,在产品结构上做了很大的调整,目前,产品线已从单一的重卡,拓展到重中轻客特全系列商用车;经过3年的精心准备,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曼技术整车产品也在今年年初推向市场。
随着中国重汽曼系列新产品从年初开始上市,新的技术带来了新的服务要求。这些变化给中国重汽“亲人服务”品牌的建设以及其服务商提出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发展机遇。
关键落实到位
今年,中国重汽的HOWO-T系列和SITPAK产品相继上市,其售后服务工作也同时配备到位,为曼系列新产品保驾护航。
据了解,今年年初,中国重汽选择了300余家优秀服务网络代表授予了MC系列发动机的维修资质。公司还成立了曼技术车辆服务小组,专门负责TC系列车辆的服务,同时采取“飞行服务”,有效地保障了服务的及时性。2013年1-8月份,中国重汽集团售后单车索赔额同比下降23.56%,索赔总额同比下降31.07%。
根据规划,未来几年中国重汽服务网络建设的重点将放在构建“以AA级为骨干、A级为支撑、AAA级为标杆”的网络体系。中国重汽在网络建设上,不再追求数量,而是按照需求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布局,开始实施分级管理,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服务网络体系,建立骨干服务网络,围绕骨干服务网络成员单位,均衡布局,兼顾地区差异。
同时,还将加强对服务网络成员单位的动态管理,强化进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已经规划完成了AAA级、AA级的服务网络、燃气汽车产品服务网络和MC发动机的服务网络。
“真心承诺,全新标准,服务升级”。升级后的“亲人服务”,会不会成为重汽新一轮的杀手锏?最终还得看它接下来的执行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