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经济回落,市场热度也逐渐消退,回归理性发展,以前“求大”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在这新形势下,如何求得可持续发展?
中国重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二次创业”,转型升级提升效益。“我们之所以提出‘二次创业’伟大工程,以追求“质量效益水平”为目标,走科学发展的新道路,是因为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必要条件。”中国重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解释道。
“二次创业”是中国重汽在经历2010年的疯狂增长后,2011年根据自身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目标,中国重汽做出的重大决策。马纯济直指,这次创业,比当年改革重组时的“创业”,还要有更多的困难。
然而,中国重汽却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升级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在一步步向“质的转变”迈进。
今年上半年,在销量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的形势下,中国重汽在产品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明显提升,1-6月份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27.54%。
调整结构 全系发展
产品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中国重汽转型的关键。
从低端到高端,从单一重卡到全系列商用车,近两年,中国重汽大力提升关键总成的技术水平,为满足更高排放标准,投入巨大力量开发高品质绿色环保重卡发动机。
同时,中国重汽还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大力开发天然气发动机。至今,天然气重卡成为中国重汽的新增长点。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的合作,为其产品技术和质量管理带来了质的提升。
中国重汽与曼公司合作后,将增加4500多个车型,总车型将超过7500个,成为我国重卡行业驱动形式和功率覆盖最全的重卡企业。目前中国重汽已获国家授权专利2218项,其中发明专利68项,成为全国汽车行业专利最多的企业。
中国重汽在进一步发挥重卡优势、做好重卡主业的同时,积极拓展产业布局,先后重组了成都王牌、组建了福建海西汽车公司。2011年,中国重汽又在济南建立轻卡生产基地,形成了中国重汽轻卡的金三角布局。中国重汽生产的轻卡开始走向市场,并赢得了用户青睐。
中国重汽抓住时机整合优势资源,对集团内的改装企业进行整合,成立了专用车事业部。目前中国重汽已形成了包括整车、关键总成、关键零部件在内的完整的、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
营销升级 助力海外
借助产品的升级换代,中国重汽产品一步步走向高端市场。2012年,中国重汽生产的800辆欧Ⅴ重卡出口巴西。2013年6月,中国重汽300辆欧Ⅴ重卡又进入香港市场,。
中国重汽之所以能交出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不单只是产品升级,也是中国重汽一直以来坚持国际化战略部署的结果。
2010年,中国重汽实施国际市场营销改革,实施“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变过去在济南坐等客户为驻扎在国外搞营销,并推出了“6+1”模式。
在国际市场网络建设中,由原来注重数量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网点质量的改善提升,更加重视境外售后服务水平的提高,目前已发展一级经销商86家、建立240多个服务网点。中国重汽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服务、配件、改装四网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全覆盖,形成了出口重型汽车30000辆的营销能力。
管理转型 提升效益
升级转型既是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重汽结合自身情况,把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放到了由追求速度规模型到追求质量效益型上来,连续两年,中国重汽把年度主题确定为质量效益年,努力打造中国重汽特色的质量文化。
通过实施“二次创业”,中国重汽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
此外,“亲人”服务是中国重汽的重要品牌形象。除了日常售后服务所要求的提高服务及时性和提升服务质量外,中国重汽去年还专门下发了《中国重汽产品可追溯性信息管理办法》,对产品追溯特性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并制定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提升了售后服务的质量。
“十二五”末,中国重汽目标是重卡产品质量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他产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中国重汽始终坚持以振兴民族重卡为己任,为实现中国汽车强国之梦,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马纯济充满信心地表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