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前5个月,中国汽车市场增速不到2%,年内呈微增长态势成定局,但对于跨国零部件企业来说,这对其在中国继续扩张的步伐丝毫没有产生影响,相反,在全球经济还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之时,中国是他们目前惟一可以预见到的将会实现稳固增长的汽车市场。
提前布局
在美国汽车新闻网公布的全球前100名零部件生产企业名单中,在2011年,有68家都实现了两位数字的增长,这一方面是受益于美国车市的回暖,而大部分原因,则来自近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据业内人士预测,中国汽车市场将在2020年时达到3000万辆的规模,是2011年的两倍,换句话说,8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将是今天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总和,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跨国零部件商非常看好自身未来在中国的发展。
为了抓住机会,跨国零部件商纷纷斥重资提前在中国市场布局。
以Continental AG和Magna International Inc公司为例,前者计划年底前在16000名员工的基础上,再雇佣5000人;后者,计划截至2014年,将设在中国的工厂总数扩大为28家,2001年,Magna在中国仅有一家工厂。
在前100名中排位第27名的BorgWarner公司与中国12家零部件企业成立的合资公司BorgWarner United Transmission Systems Co将于今年正式开始在中国生产,BorgWarner的CEO Tim Manganello预测,目前其公司的中国业务量占其总业务的6%,未来5年内,BorgWarner在中国的业务量将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
BorgWarner公司的竞争对手Honeywell,排名第58位,也计划在中国设立第二家工厂,将产能扩大到每年生产涡轮机250万台。
结合本土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地位和重要性的提升,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更注重结合中国本土市场的特殊需求。
世界排名第三的Continental公司公开表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有4个明显趋势:安全、环境、信息和价格承受力,Continental所研发的每一个产品都是围绕这4个要素进行的。
排名第四的Magna公司认为,在美国和欧洲市场深受欢迎的导航、清洁柴油技术和一键式启动技术都将成为中国未来市场的主流,因此,他们正着重在这方面投入资金和人力,希望截至2014年,将中国的业务量提升至15亿美元。
除此之外,这些零部件巨头也希望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特殊偏爱。Magna 公司亚太地区副总裁Frank O'Brien面对媒体时说道:“比如德国人钟爱的‘坚实而精准’的手感就不太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中国人更喜欢摸起来柔软的感觉。在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上,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
日系激进
跨国零部件商同样认识到,未来,要想赢得中国市场,就必须将最为顶尖的技术拿到中国来。
丰田下属排名第二的Denso公司正全力以赴在中国市场加码,4月,其公布将在中国投资9150万美元,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以提升中国市场在其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今年3月,Denso公司已经开始在中国测试其最为先进的“车对车无线信息传递技术”,此项技术已在日本和美国进行过测试。
过去,由于日本车企在中国的动作显得过于保守而错失了些机会,但从 Denso的举措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问题上,日本的零部件商绝对不愿犯同样的错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