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市场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国内本土重卡企业将更多的希望放在了海外市场。近日,中国重汽海外市场传来一份特殊的捷报。
5月22日,400辆搭载欧Ⅴ发动机的中国重汽HOWO-A7出口巴西,这是2000辆定单的第一批,是国内首次批量生产国(欧)Ⅴ重型卡车,也是国内首次批量出口国(欧)Ⅳ以上排放水平的重型卡车。
从此,中国重汽拉开了中国民族重卡与欧美重卡巨头同台竞争的序幕。
“中国重汽正在从价格优势向质量水平优势转变,从简单卖车向建立国际网络转变,从少数国家优势向六大板块区域优势板块转变,从KD组装向当地建厂转变,中国重汽迈向国际化的步伐更加稳健。”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表示。
巴西之争
去年,巴西的卡车产量216000辆,重卡销售51000辆,虽然与中国近百万辆市场容量相比,市场规模比较小,但是巴西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这次出口 2000辆重卡在中国重汽整车出口历来很漂亮的数据面前,并不是最抢眼的。但是这次出口巴西的2000辆欧Ⅴ重卡,对中国重汽甚至中国整个重卡行业影响深远。
“巴西号称是重型卡车生产水平最高的国家,八大世界卡车品牌都在那里设立工厂,中国重汽能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站住脚,说明了中国重汽的实力。”巴西埃莱克·索尼克(电速)公司执行总裁Joel Anderson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说道。
不过,巴西这块大蛋糕固然诱人,要吞下它可一点也不容易。不熟悉当地商务环境、法律法规,存在沟通障碍、对当地文化水土不服,新开拓一个市场缺乏渠道、品牌知名度,单一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的成本压力巨大等,都是中国企业进入巴西可能遇到的问题。而由于中国产品与本土的价格差异大,给当地企业带来很大压力,也使得巴西制定了相应的防御性政策。
目前除了中国重汽外,一汽解放、陕汽、江淮等其他商用车企业也将目光锁定在重卡需求巨大的巴西市场,其中有很多重卡企业选择借助跨国合作伙伴在巴西已经成熟的品牌、技术和网络来开拓海外市场,如今,这已经形成一种趋势。
抓住机遇
与其他企业不同,中国重汽在征战巴西市场上,却没有借助曼在巴西的资源,为什么?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蔡东对本报记者解释道:“因为曼重卡产品在巴西并不具备优势,目前我们先搭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不过,未来不排除我们会与它有某种合作。”
中国重汽在开拓巴西市场的时候,选择了一个当地势力不小的经销商公司——巴西埃莱克·索尼克(电速)公司,共同合作开发巴西市场。
“要走向国际市场,要充分地发挥当地资源。产品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技术,也会带动国内市场的发展。”马纯济指出。
从2012年1月开始,巴西统一实施欧Ⅴ排放标准,这意味着巴西只允许生产欧Ⅴ排放的重卡。中国重汽从2009年开始与巴西埃莱克·索尼克(电速)公司合作,已经向巴西出口重卡2300多辆。
正是因为有之前的产品做铺垫,中国重汽才能抓住这次欧Ⅴ排放标准实施的机遇,签下如此大单。
据悉,这批欧Ⅴ重卡是中国重汽自主创新、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于2011年年底通过巴西环保认证,其产品在巴西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
“我们首先不是考虑卖多少辆,而是考虑让用户认识我们的重卡,通过与中国重汽的合资,在巴西建立工厂,可以进一步建立当地用户对我们的信任关系。”Joel Anderson如此说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