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日起,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管理中,对重型商用车辆产品(不包括专用作业类、全轮驱动类产品)实施燃料消耗量管理,7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对重型商用车燃耗的双重管理时代正式到来。
尽管《通知》将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重型车燃耗双重管理处理得很人性化,但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的双重管理将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
燃耗压力
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9350万辆。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消耗4.39亿吨石油,其中汽车大约消耗1.4亿吨汽柴油,按出油率70%计,占石油消耗总量的46%。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汽车油耗占石油年消耗总量的一半左右,而汽车油耗的49.2%是被只占汽车总量13.9%的重型商用车消耗掉的。也就是说,虽然我国重型商用车数量比乘用车少得多,但其消耗的燃料大体上却与乘用车相当。
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俊认为,由于我国重型商用车油耗量占汽车油耗量的比重最大,其油耗管理紧迫性比任何国家都强烈。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为应对石油能源短缺及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在世界范围内汽车节能工作重点正逐步从乘用车扩展到重型商用车。从我国能源安全和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看,也急迫需要加快推进重型商用车油耗管理工作。
“一拖二”未减负
对于即将实施燃耗限制管理,国内几家重卡企业没有对车型的达标问题过于担心。目前,国内主流重卡企业已经在着手研发传统汽车节能技术,如轻量化。国内柴油发动机企业也在努力突破节油发动机技术等,所以他们的注意不是在有多少车型能够达标,而是放在国家有关部门如何恰当管理上。
“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共同确定承担重型商用车辆油耗检测工作的检测机构,并认可其油耗检测报告;成立联合工作组,共同对重型商用车辆的油耗检测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经确认的检测机构在进行样车检验时,可进行工况法油耗或道路综合法油耗检验。可以一并进行工况法油耗和道路综合法油耗检验的,应一并进行检测,不得要求企业重复送样车,并按一次检测收费。”《通知》中的这段话让企业感受到了工信部尽量为企业减负的良苦用心,这也是《通知》的精华所在:“一拖二”为企业减负。
面对工信部和交通运输部对重型车燃耗的双重管理,尽管双方协商通过“一拖二”的办法为企业减负,但是重卡企业人仍为多出的检测费感到无奈。
“曾经期望两部委的燃耗管理能合二为一,现在看来这已经是不可能了。如果两道燃耗坎儿已成定局,企业肯定得背重复检测的担子。一辆样车的检测费用至少要高出3万元,一年下来,我们光这一项至少得多花六七千万元。”一家重卡企业负责人坦言。
《通知》表示,可以一并进行工况法油耗和道路综合法油耗检验的,应一并进行检测,不得要求企业重复送样车。如果两部委可以交叉认可的实验项目较多,这种“一拖二”的做法确实能大大减少企业的负担。但事实并非如此。
“工信部采取的是工况测试法,交通运输部采用的是等速油耗测试法。由于两种试验方法有本质的差别,因此符合‘一拖二’条件的试验项目屈指可数,绝大部分试验项目还得做两次,因此减负减的只是‘皮毛’。”有企业人士告诉记者
“多了一道检测手续,不可避免会给企业带来成本上的压力,企业也必将把这份压力分摊一部分到用户身上,今年重卡产品价格可能会上调,这也会给市场带来影响。”业内人士指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