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用汽车与上海汽车开拓印度市场的进程又朝前迈开了一步。
目前,通用汽车已经确认,从明年起,其将引入印度的汽车将是与上汽通用“五菱宏光”和“五菱鸿图”这两种相类似的一些小型多功能汽车。此产品将竞争矛头对准在印度与全球最便宜汽车制造商塔塔汽车公司和马恒达集团。
选择五菱作为其开拓印度市场的战略先锋车型,不仅因为五菱在中国的微车市场有成功的背景,还因为像五菱这类微型商用车在印度拥有可观的市场需求。2010年,微薄利润的小型车(包括微型乘用车和微型商用车)几乎占了整个印度汽车市场近80%的比重。
如今,五菱要在印度微车市场上创造出像在中国一样耀眼的成绩。产品成本的控制能力,成为其与塔塔和马恒达这些以低成本生存的本土汽车制造商竞争的一道非常难跨越的门槛。
锁定微车
据J.D. Power 和Associates发布的题为《下一个亚洲巨人:2020年印度汽车市场》的报告指出,在2010年印度乘用车的新车销量中,微型或小型乘用车占到了将近80%。相比之下,微型或小型乘用车仅占到中国乘用车销量的24%,美国乘用车销量的3%。
虽然印度着重于小型汽车,促进了销量的迅速增长,但是也意味着汽车厂商的收益将主要取决于传统上利润微薄的小型汽车细分市场。在印度,乘用车新车的平均销售价格大约为10000美元,而在中国和美国分别为17500美元和28000美元。印度最畅销的乘用车——maruti suzuki alto的平均销售价格大约为6200美元。
全球燃油价格继续上涨,同时,发展中国家对价格低廉和可靠交通运输的需求增长,微车在印度汽车市场上大有可为。但这也意味着利润在小型汽车细分市场中更加微薄,要求汽车厂商需要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2009年12月,上汽和通用的合资公司通用-上汽投资公司收购了通用印度分公司,上汽和通用各持通用印度分公司50%的股份。在投资印度的同时,两大股东形成一致意见,决定将上汽通用五菱的产品、人员以及“低成本、高价值”的制造模式输出到印度市场去。
据了解,目前,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在印度的合资企业,仅销售3款中国设计的汽车,其中两款来自上汽通用五菱,一款来自上海通用汽车的新赛欧。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Matt Tsien日前接受采访时,也已经确认了这个消息。他说:“通用将把在中国市场上出售的两款小型商业车稍作改变,使其更适合在印度市场上销售。新车将通过雪佛兰印度经销商销售。”
五菱总经理沈阳在接受采访时证实,印度产的五菱车将挂上雪佛兰标,帮助通用征战开始快速发展的印度汽车市场。
成本之争
在中国,虽然上汽通用五菱几乎占了中国微车市场半壁江山,但是五菱的价格往往比别的竞品要高。不过,近段时间其不堪整个市场走淡和竞争对手激增的压力,它一直坚挺的价格终于出现了松动。
如果说是因为其产品在中国的利润微薄,所以才一直不肯降价。那么,在印度,通用五菱将承受更加大的成本压力。因为,这次与通用竞争的,是以低成本、低价格立足于印度汽车市场的本土汽车制造商塔塔和马恒达。
印度作为塔塔和马恒达成本摊销(也就是控制成本)的一个母国市场,其巨大的微型车市场规模为其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同时,塔塔集团自身也很有实力,旗下有钢铁制造企业和很多零部件配套企业,纵向一体化能力很强,成本控制能力也不弱。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印度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商用车作为一项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因素对购买者尤为重要。印度国内商用车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需求量相对较大。”性价比同样突出的印度商用车,再加上较低的人力成本等优势,正好和国内商用车针锋相对。
对于这一点,有多年开拓海外市[FS:PAGE]场经验的通用已经在采取应对之策,那就是,从源头抓起,降低零部件的采购成本。
通用对于零部件的采购和管理成本上的控制,一直是其获取巨额利润的主要手段(对于这一点,与之朝夕相处的上汽集团体会颇深,如今,其也将通用的这套对于零部件的管理方式,很好地融会贯通运用到集团自身的发展。)。
如今,通用对其零部件供应商开始采取鼓励手段,寻求降低零部件成本的方法。据悉,从2011年7月开始,通用开始采用新的战略采配流程。如果零部件供应商按照早先合同标定价格提供产品,通用将自动与其签订下一代车型所使用的相同部位零件合同。通用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想控制生产成本并减少价格变动。
此外,通用还将对旗下的平台进行大幅瘦身。到2018年,通用将简化车辆结构设计,发动机平台的数量也将减半,从而能够大批量集中采购零部件。
如果上汽通用五菱能解决其印度产品在成本上的弱势,那么这将解决其很大一个包袱。不过,上汽通用五菱在中国的成功,是否能在印度市场上再现?还有有待后续观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