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S店拿紧俏车越来越难了,价格没有优势,又不能通过售后挣钱,日子越来越难过了。”一位刚刚取消了大众品牌代理的北亚经销商向记者感慨,如果自己代理的东风日产与上海通用品牌也调整二级网络的话,自己10余年的汽车经销路就走到尽头了。
这已经成为有形市场中二级经销商共同面对的难题。日前,全国多家一汽-大众经销商收到了一份来自厂家“关于规范和调整非授权二级网络”的通知,要求关闭非授权二级销售网点。
在一汽-大众“叫停”二级网点销售后,包括东风雪铁龙、比亚迪、北京现代等主流车企,为了维护品牌形象,也逐步展开对二级网点的整顿与调整。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与厂商的重拳出击,曾经受益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成长的二级经销商将何去何从?
厂商调整
没有宽敞明亮的钢结构展厅,没有光鲜亮丽的制服,没有设施齐备的客户休息区,没有规范的服务流程,甚至多个品牌共用一个展厅。与富丽堂皇的4S店相比,二级代理网点显得相当寒碜。
由于于4S店这种巨大差距的客观存在,无形中提高了二、三级市场消费者的“胃口”,同时也使厂商对新车市格局下二级代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包括一汽-大众和东风雪铁龙在内的众多国内汽车厂家已经深刻意识到规范和调整现有二级代理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经在中国车市“野蛮生长”了10余年的非授权二级代理网络即将面临终结。
自8月1日起,一汽-大众在全国37个城市开始全面取缔非授权二级经销商。据悉,目前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的一汽-大众二级经销商已经全部停业。作为国内老牌合资厂商,东风雪铁龙也将在全国多个区域,同时展开对于二级代理网点的整顿与调整工作。另外,东风日产、比亚迪、北京现代等品牌也纷纷表示,将规范二级销售网络。
据了解,东风雪铁龙未来在逐步淘汰非授权二级代理网点的同时,也将扶持一部分有条件、有实力的二级代理商升级为“厂家直营店”或“3S店”。对于调整的目的,厂商给出的解释是逐步地调整非授权二级网络,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销售的质量,提升品牌形象,最终保障消费者权益。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车市中,啥车都卖的“杂货铺”式非授权低端二级代理网点会逐步消失。与此同时,一大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规范、品牌形象良好的全新二级代理商将会在汽车销售网络中扮演起愈发重要的角色。
二级窘境
“厂家需要拉动销量的时候鼓励二级,现在车市状况不好了,就要取缔我们,这不是过河拆桥吗?”一位原大众代理商有些不平地表示,政策出台后,他们就改卖其他品牌的车了。
多数车企的二级经销商,主要是4S店下属的直营店,以及与4S店有常年合作的二级网点,大多分布在各大汽车交易市场。这些二级经销商通常直接从4S店提车,价格政策与4S店存在一定差异。还有一些二级经销商经销多个汽车品牌,主要通过向厂家授权的4S店提车进货,以汽车报价相对较低,吸引想便宜购车的消费者。
不过,经营门槛较低,硬件设施差,软件跟不上的问题,一直困扰和阻碍着二级代理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有少数二级代理商利用小城镇消费者信息不对等的弱点,实施价格欺诈、强制消费等不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在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所代理品牌的社会形象和公众美誉度。
“我们现在远郊区县都有4S店,所以二级经销商的正面作用在逐渐被削弱。二级经销商为了保证他的利润,就会低价入市,然后再通过车型的附加值把车价上的损失弥补回来。”一位4S店销售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前,北京市限购政策的出台使得没有售后服务盈利点的二级经销商遭遇重大打击。随着车价的越来越透明化,购车流程越来[FS:PAGE]越规范,消费者购车也日趋理性,他们更愿意到4S店购车,此外如此环境下,二级经销商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在厂商出台整顿二级网络政策后,二级经销商面临的处境是,要么被清退,要么转为“地下售车”,最好的结局是申请升级为一级经销商,但这样需要足够的实力和成本建设4S店,更重要的是利润将完全在厂家的控制之下。“动辄就要8位数的投资,哪有这个实力?”一位二级经销商苦笑道。
“以往二级经销商可以从多个4S店进货,进货渠道灵活,一旦二级经销商被清退,带来的是竞争机制的淡化,车价上涨,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权益或更容易受损。”原亚市总经理苏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