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淮乘用车新产品和悦A30在江淮合肥工厂成功下线。下线仪式后的经销商与媒体沟通会上,江淮汽车向外界透露了江淮乘用车公司组织架构的变革信息。履新一年半,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把改革的标靶再度指向乘用车业务架构的调整。
在此番变革中,原江淮轿车营销公司、多功能车营销公司和多功能商用车营销公司的“番号”相继取消,取而代之的将是江淮乘用车制造和江淮乘用车营销两家公司,后者又下辖和悦、瑞风和星锐三个营销分公司。
2007年正式进军乘用车市场以来,江淮汽车乘用车业务已经进行了多轮变革调整。江淮汽车首款轿车“宾悦”上市时,江淮采用了“轿车、商用车分兵出击”的策略,单独组建轿车营销分公司。直至2009年初,江淮汽车将制造体系与营销体系全面整合,原江淮轿车营销分公司、江淮多功能车营销分公司合并组成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而在安进入主之后,即对乘用车业务进行战略重组,推出了和悦、瑞风和星锐三个品牌。
再次回顾江淮汽车的整合之路,四年前的调整显然缺乏对乘用车“营销”的重视。“营销”一直是江淮汽车的短板,分管乘用车销售的老总并不在公司总部担任要职。而在此次产销分离的调整中,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严刚则同时担任江淮汽车副总经理。
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车净利润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63%。尽管销售业绩好转,但对于严刚来说,仍然难言满意。“有限资源分散,品牌设计、公关、广告管理不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渠道建设也没有做到细致科学,这些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严刚表示,这次变革不仅仅只是名称的更改,改革的要义是要整合品牌、公关、大客户、网络等部门,在资源分配和品牌建设上具有更强的规划。
与其他国内的汽车企业不同,江淮汽车作为一家地方性国企,尽管资源有限,但是江淮汽车的制造品种却非常齐全。左延安掌舵江淮期间,江淮汽车建立起了从轻卡、底盘、重卡、商务车、轿车的全系列产业链。但是,江淮汽车利润结构一直以商务车为主导,乘用车迟迟未能实现利润反哺。“江淮汽车难还是难在轿车上,怎么把轿车做得更精准、更成熟,是江淮汽车一切问题的核心。”采访中,江淮汽车新任董事长安进曾如此告诉记者。
对产品结构进行梳理,推动轿车业务发展,从“教父”似的左延安手中接任江淮汽车董事长以来,安进一直强调2012年、2013年将是江淮汽车的调整年。
出任江淮汽车董事长之后,安进先后对乘用车、商务车、商用车三个板块架构进行调整,将江淮产品细分后进一步瞄准针对性市场。江淮汽车开始更为关注用户区间,聚焦细分市场,推出了针对家庭用户的和悦以及针对公商务用户的瑞风“双品牌”战略。安进告诉记者:“江淮轿车业务整体盈利性较差,但轿车业务是江淮必须要走的一条路,目前的关键在于坚持。”
事实上,江淮乘用车产品均价过低、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低、规模效应难以实现等发展瓶颈正在逐步消除。和悦RS、瑞风S5等产品在细分领域的耕耘让江淮逐渐尝到了收获期的甜头。
按照安进的目标,江淮汽车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整体上市,产品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之后,公司组织架构的变革也势在必行。围绕组织结构的调整,江淮汽车内部人事调整也密集展开。“少壮派”项兴初将担任江淮汽车总经理一职,陈志平接任江淮汽车副总经理,戴茂方和赵厚柱将升任江淮集团副总裁。
“对江淮乘用车的调整只是上市这一盘大棋中的一个环节”,据了解,江淮汽车将借鉴上汽集团整体上市的模式,并得到了安徽省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