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会长的铁血机器人

时间:2014-12-22 15:24:29 来源:《汽车人》杂志 作者:黄耀鹏 点击:
关键字:郑梦九,现代
摘 要:很多人都说郑梦九缺乏耐心、不善言辞、不喜交际,不是合适的社长。但他用了14年,投入庞大资金,在机器人的使用上达到了世界第一,这份耐心和不惜代价,打破了业界分析者和家族内部竞争者的论断。

郑梦九1.jpg
 

现代起亚汽车集团的会长郑梦九,可能再次被自己的战略执行力所折服。现代(包含起亚)的本土工厂中,最近完成了一项无人喝彩的壮举:机器人制造岗位首次超过了人工岗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汽车已经成为一家机器人为主的制造企业。这家14年来扩张速度最快的车企,第一次引领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动化制造技术”,是郑会长接掌现代汽车3年后就提出的战略目标。此举与其师从丰田的策略,几乎同时提出。“要把质量提高到丰田的水平”,这句话是其2000年提出的。那时,丰田的自动化制造的水平远远超过现代。双方使用机器人的比例大概是2.7∶1的水平。
尽管现代把丰田的质量控制水平作为自己的质量目标,但事实上,二者对于使用机器人作业的思路很快分道扬镳。
在人工费用很高的日本国内工厂,丰田实现了很高的自动化率。但是丰田始终把人作为汽车制造的中心,这一点与现代汽车有着决定性的差异。
在自动化程度已经相当高的今天,丰田依然在不遗余力地培养技术能手。一线工人要在涂装、铸造、锻造等各自的领域,学习手工操作。丰田从中选拔出优秀人材,通过进一步积累经验,将其培养为技术能手。
丰田负责技术的高管称:“丰田自动化的历史,是用机器人替代熟练工手工操作的历史。如果不知道如何手工操作,就无法发现并排除机器人的故障,思考出更好的制造方法。”
毫无疑问,丰田是在用人的创造力标准来改善机器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相比而言,郑梦九则实施了更为激进的机器人策略——尽可能减少人类参与制造的工序,尽量排斥人对于机器人的影响。
双方不同的思路,在华设立的合资企业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焊接工序仅次于涂装,是最早采用自动化生产的工序之一。丰田在华工厂的焊接自动化比例目前为40%,而现代则在第二工厂建立伊始就达到100%。尽管现代宣称中国的人工成本(包含工资、福利、保险等),自2009年以来已经上涨60%,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工人的时薪仍远远低于日韩等国。
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必须保证生产任务的饱满和强大的初次投入,现代现在更重视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它促使现代加速先进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
在成本压力尚不足以被迫全面自动化的时候,就不惜庞大的初期投入费用,郑梦九的机器人战略,没有考虑到成本的因素?
郑当然是不折不扣的商人。韩国强势的工会势力,迫使其在对待人工成本的问题上,有着与众不同的考虑。
评论界不无佩服地指出,郑会长是对付工会和罢工的“行家圣手”。不过,甘苦自知。郑梦九在与工会谈判和长期对峙中,早已被工会提出的种种要求折磨得半身麻木。纵有千条诸葛计,难抵罢工一招鲜。在每年一小闹、三年一大闹的折腾之下,现代的工人时薪已经超过美帝的19.6美元,达到令人发指的22.6美元,全球夺冠。
在罢工文化中“成长”起来的郑梦九,深谙人工成本的不可预测性。就拿刚刚过去、尚算风平浪静的2013年来说,受罢工导致的间歇性停产影响,现代的净利润损失5%。而大打出手、上演全武行的2012年,仅蔚山工厂的利润损失就达到7054亿韩元。而为满足工会要求的成本尚不计入。因此,郑的“最大限度使用自动化”,是被工会逼入墙角的“血泪”呐喊。
很多人都说郑梦九缺乏耐心、不善言辞、不喜交际,不是合适的社长。但郑用了14年,投入庞大资金,在机器人的使用上达到了世界第一,这份耐心和不惜代价,打破了业界分析者和家族内部竞争者的论断。
现代以丰田为师,郑毫不讳言现代相对丰田的质量差距。众多跨国车企,公开承认自己的产品不如竞争对手的,只有现代。这是不是现代自2000年来排名大幅跃升的内在原因?但只有内心强大的社长,才能有动心忍性、知耻后勇的企业。这位两度入狱的世家子,还是见过大世面的。
众所周知,现代集团最早的机器人作业线,是在日企三菱、川崎的帮助下建立的。在郑梦九掌管公司后,现代对于机器人的研发水平突飞猛进。目前现代在弧焊、点焊、装配、搬运、涂装、检测、冲压、研磨抛光和激光加工等工序作业的机器人都是自己研制生产。现代的机器人研发水平已经不亚于COMAU、松下、ABB等专业的机器人企业。
目前,现代的机器人使用率不仅远远超过丰田,灵活度和精细度最高的7轴机器人数量也远远超过后者。丰田的资金实力和整体技术水平仍然在现代之上,双方使用机器人不同的思路导致了目前的落差。
不过对于产品质量的追求殊途同归。美国调查公司J.D.Power以指数形式,对购买汽车90天内的初期品质进行了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现代汽车在开始采取生产自动化的2000年得分为203分,而在2013年的调查中,这一数字为106分(数字越小品质越好)。与丰田2013年调查时获得的102分差别很小。
在郑看来,依靠熟练工的技术和直觉维持高品质的生产方式已经动摇。受到鼓励的郑梦九,继续推行全面的机器人战略。
而机器人战略的另一条腿——对付工会,则不那么如意。同期现代的本土工厂中,工人岗位缩减了23%。遗憾的是,目前韩国工厂的生产线平衡率仅为53.5%。这意味着本来只需要53.5个人的生产线却投入了100人,近乎一半人“浮于事上”。而现代中国工厂在2011年的编成效率就达到90%。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并没有在本土工厂进一步削减冗员。又是该死的工会。
即便岗位数量占据优势,机器人的胜利仍然遥遥无期。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远的现代,也未能超越这个规律。郑梦九显然需要新的战略考虑。是沿着扩张机器人生产的道路走下去,还是重拾他已经否认过的海外战略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汽车人》杂志。联系电话010-63045013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