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的北汽自主品牌,即将以“北京”之名,征战久违的自主乘用车市场。晚到的北汽,能否经受得住考验?
这是北汽自主乘用车事业启动以来,一直被业界关心的焦点。更为重要的是,2012年,北汽自主乘用车领域发力的第一年,年初已经签署年销“10万辆”的军令状。从去年上市试水的微车威旺306、加上今年陆续将发布的E系列、C70G和B40,产品阵营虽然逐渐丰富,但对于一个全新的品牌而言,这个数字还存在一定悬念。
“我们已经度过了最艰苦的创业时期,去年是阶段性的工作,今年终于要正式起步了。” 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股份总裁韩永贵这样说,“作为自主事业的后来者,北汽已经没有失败的机会了,当然,我们也能更大程度地避免同行们走过的弯路。”
以“北京”之名
“北京牌”的复兴,在2012年迎来了最好的时机。包括上海牌与一汽红旗在内,业内复兴老国车的舆论高涨,这为三大老品牌造出了很好的声势。近日,工信部发布的第一批生产目录上,“北京牌”已然在列。
“北汽自主品牌整体的目标,是瞄准了中高端产品发展的路子,必须要有与之对应的品牌架构,从技术、环保等附加值来体现北京的品牌。”韩永贵说。
事实上,关于“北京牌”的命名,和外界一样,北汽也曾担心因为地域性过强,影响到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多种渠道的名称征集中,并没有找到更具优势的新名字。韩永贵透露,公司也曾多次探询过经销商们的意见,大家都倾向于命名“北京牌”,因为这会让消费者直接产生品牌联想,而这正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相比跨国品牌所缺乏的品牌溢价。
“一个全新的品牌,首先要国内化,才能国际化。不同的阶段,我们有不同的侧重,我们也要打造母子品牌结构。”韩永贵说。
从这个角度来讲,“北京牌”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因为其将迈过品牌引导阶段,直接进入品牌内涵丰富阶段,业界所担心的“地域限制性”问题,可以通过后续一系列营销活动予以弱化。
一个更积极的信号是,自主品牌将纳入政府采购体系,北京市政府已经承诺,一旦北汽中高级车型C70G下线,包括新能源车型,一定会全力支持。
先期的历练
有了品牌的先发优势,与之对应的另一个问题是,北汽推向市场的产品,如何获得用户认可?
去年,威旺306作为北汽自主的首款车型正式上市。对于这款车,北汽的正式叫法是“交叉型乘用车”,但在传统观点看来,这依然是一款微客。所以,当时北汽内部也认为过度宣传306,会影响北京牌真正的品牌价值,因而将其规划为“试水之作”。
一年时间,威旺306销量过万,渠道成型,但其微车的形象,显然无法支撑“北京牌”的厚度。即使是将于3月份上市的北京E系列,前身便是已下线多时的BC301,但A0级小车的定位,依然让人感觉“北京牌”的先头部队有点单薄。
不同于同行们率先切入中高端市场的做法,北汽的自主路线被认为是谨慎保守。
韩永贵对此回应,北汽自主是体系竞争,前两年阶段性的工作都完成了,现在整体都需要历练,无论是已经上市的威旺306,还是即将上市的BC301,前期都必须要打下扎实的基础,北汽自主不容有任何闪失。
“自主品牌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我们缺乏的不仅仅是核心技术,包括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谈判能力、资金承受能力……这些都是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我们的自主品牌都还做得不够。北汽虽然有好的历史积累,但也有自己的弱势,我们必须脚踏实地。”
三大资金来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自主事业上的资金投入,迟到的北汽,甚至超过了很多同行。
比如,北汽在顺义高端汽车生产基地投资50亿元,而此前业内很少有投资超过30亿元的,虽然投资额的大小只是关系到自动化的程度。在经销商的打造上,北汽更是开出了较为优厚的补贴政策。经销商们最高[FS:PAGE]可享受75%的建店补助,约530万元。而此前国内自主品牌4S店建店厂家提供的补贴通常约50%。
北汽自主的资金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大,如何保证资金链完整以及后续的充分投入,是包括北汽在内的自主企业都必须考虑的关键性问题。
据悉,在主基调定性为“稳”的2012年,北汽已经大幅削减今年的利润预期,由2011年的46.1%调整为了7.8%,计划以全集团之力来扶持北汽自主事业。
在韩永贵看来,相比于民营企业与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前者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而无合资反哺,后者因历史包袱与社会责任而导致资源分散,以北汽为代表的地方国有企业,在资金问题上反而相对有优势。
“解决资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北汽同样也会存在困难的情况。”据韩永贵透露,北汽的资金目前来源有3块:一是集团旗下合资企业的分红;二是发行债券,目前已成功发行10亿额度;三是在资本市场获得支持。
如果按照此前规划,北汽将于2013年实现整体上市,那么随着今年旗下多款车型陆续推出,北汽构建的自主体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开始发挥作用,并实现协同效应,这将可能影响到北汽整体上市的进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