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听到Jeep品牌确定在华投产的消息,除了克莱斯勒中国总裁郑洁以外,最高兴的莫过于美国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了。此前不久其在竞选总统期间关于“Jeep生产线将移往中国”的言论刚刚被美国媒体评选为“2012年度谎言”。
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个“年度最大谎言”就“小部分”地变成了现实。
在年初的底特律北美国际车展上,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与广汽集团正式签署了扩大在华生产、销售乘用车合作的框架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克莱斯勒集团旗下的Jeep品牌将成为继菲亚特品牌之后的下一个在广汽菲亚特合资公司国产化的品牌。而按照菲亚特-克莱斯勒亚洲区首席运营官、Jeep品牌全球总裁迈克•曼雷(Mike Manley)此前的说法,未来在华投产Jeep全系车型也未尝不可能。
这样比较起来,“大嘴巴先生”罗姆尼实在不如气势逼人的郑洁走运。前者因夸大其词的言论加速了竞选落败的势头,而郑洁却悄无声息稳稳地拿到了Jeep国产的入场券。
实际上,即便没有这个new year gift,郑洁也并不寂寞。这个被誉为汽车界最美丽知性的女性掌门人,一如她掌管下的Jeep品牌一样野心勃勃而富有张力。
今年年初的一组数据证实了她为何如此自信。2012年在全球销量达到70万辆的基础上,Jeep品牌在华销量同比增长107%,连续2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并创造了自200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中国市场成为Jeep品牌在北美之外的第一大市场,同时Jeep也成为连续两年增长最快的主流国际品牌。
满打满算,这距离郑洁接掌克莱斯勒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总经理不过两年零两个月,范围拓宽些,距离她进入克莱斯勒也不过四年时间。作为一个卷土重来的品牌,Jeep在华销量连续两年翻番,不能不说这个速度令人不是一般的吃惊。
接下来,再疯长必需要更多的产能支持。而实际上,无论是克莱斯勒的全球战略,还是中国野心,国产都势在必行。依照迈克•曼雷的解释,Jeep“在中国的投产,无疑会快速拉动Jeep品牌的国际化进程和整体销量提升。”而郑洁也早就放言,Jeep品牌最终的目标一定是成为中国排名前三的SUV品牌。“所以为了这个目标,国产化是一条必经之路。”
看起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就此盖棺定论还远未到时日。实际上从菲-克集团和广汽集团协议中透露出来的要点及相关报道中,依旧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谜团”。
首先是“归属地”问题。根据意大利《晚邮报》(Il Corriere della Sera)的消息称,未来将由广汽菲亚特位于广东的工厂投产Jeep品牌车型。随后这一点得到了广汽高层人士的证实。该人士解释道,出于零配件资源配套的考虑,Jeep品牌系列产品的生产投放地并非此前盛传的广汽菲亚特长沙的工厂,而是放在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在广州的工厂。
官方资料显示,广汽乘用车广州基地的一期产能为10万辆,到2014年改建后将达到20万辆,5年内将达到40万辆产能,据了解,5年内广汽乘用车为其车型传祺打造的产能为30万辆,储备给Jeep品牌系列车型的产能为10万辆。
看起来并不突兀,但原本隶属于广汽菲亚特的Jeep最终落地广州,这一“归属地”的安排还是引发了业内诸多联想。此前关于克莱斯勒借道广汽菲亚特谋求新合资的推测再次浮出水面,据媒体报道,广汽人士表示未来不排除克莱斯勒和广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的可能性,“Jeep品牌系列车型在华投产将开启广汽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联盟的全方位合作。”
如此说来,Jeep的国产才只是冰山一角。而这样庞大的一个目标,作为奠基的头两年,郑洁的压力可想而知。
其次是渠道之争。事实上从进口车转为国产车,放在哪个渠道销售是所有跨国车企最为头痛的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不好,日后的麻烦绝不是一星半点儿。最鲜活的案例,奔驰难解的渠道之争已经给这些新晋的跨国车企国产化敲响了警钟。
目前,Jeep经销商数量有149家,而在郑洁的计划中今年将进一步扩展到200家。业内分析人士预计,Jeep国产后在进口渠道销售的可能性很大。不过这一分析却似乎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尽管Jeep品牌这两年增势很猛,但其及母公司克莱斯勒在中国市场却并非强者,以广汽集团的强势,克莱斯勒不太可能完全掌控销售渠道。渠道主导权最终归之于谁,相信这绝对是个考验智商与情商的棘手问题。
当然,双方高层也友善表态Jeep国产项目还只是个开始,目前正就具体细节展开讨论,就产品而言,其引进的车型将保持与美国同步,甚至还会与克莱斯勒在全新的平台开发新车。现在看来,产品问题算是最简单的了。
不过就难以理清的宏大目标下的宏大课题,或许郑洁还有个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习惯于驰骋于北美旷野的大块头Jeep品牌,无论如何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是粗犷了些,这连带了其质量也很“粗犷”。如何保证在体验美式大车豪迈气概的同时也能够兼顾中国人细腻的一面,或许将是Jeep未来赢得更多市场份额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