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民:自主研发不能当“近视眼”

时间:2014-12-22 15:26:39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作者:陈瑶 点击:
关键字:
摘 要:中国汽车自主研发的通病,在于设计为主,研发为辅。所有集团掌门人,在前瞻性技术的把握上,都有可能是“近视眼”。

定位高端商务车市场、内部代号为J11的项目,成为董事长祁玉民在北京车展被追问最多的焦点,这将是专用车、卡车之外,华晨自主事业发展的第三个突破口。但不同于以往更多关注产品和车型,这一次新项目的推进,华晨开始着眼于研发体系的意识转变。

“下一代MPV,我们这些人在视野和水平上,可能还有问题。华晨的设计研究院体系,必须构筑研发功能、布局研发课题,现在我们基本还是以车型设计为主。”祁玉民直接指出,中国汽车自主研究院的通病,正在于研发功能的弱化。

这与跨国巨头有非常大的差距,正如宝马的技术中心,创新功能异常强大;福特汽车的技术中心,被盛誉为“科学院”。“设计为主,研发为辅”,如此现状是否能够得到改变?

由于起步较晚,迅速推出产品,是每一个自主品牌的必然之举,“将车型设计出来,才有能力再去搞研究。吃饭是第一问题。研发之所以处于尴尬状态,皆因自主品牌处于幼小阶段。”在祁玉民看来,这是当下自主品牌的真实阶段。正如曾经大家质疑华晨中华投入不菲,却未有盈利表现。可是,自主品牌整体状况是,盈利能力都非常薄弱。

客观原因,不能作为说辞。至少对于华晨来讲,祁玉民视其为“如果研发被动,企业将永远处于不正常的状态”,突破口,必须集中于高级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从目前的行业形势来看,高精尖研究人员整体匮乏,引进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能够让这些高端人才成为自主品牌的内在衍生力。华晨正在逐渐强化包括研发领域在内的全产业链条人才的价值。比如,高尔曼、施佩尔等原宝马高管的进驻,都是为了实现这一长期目标。

研发领域,真正让祁玉民焦虑的,是整个行业的视野局限。他直言不讳:“我今年都55岁了,想想5年之内的事情还是可以的,但让我想10以后的事情,可能就不是我能想的事情。”他甚至做出一个比喻,“在前瞻技术的认识与投入上,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这些集团掌门人,都可能是‘近视眼’。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否则,中国汽车就永远只是跟随。”

回到大家关注的华晨J11项目,祁玉民再次强调,全新的MPV平台,已经不是设计问题了,关于研发的问题,必须要有全新思维。这也意味着,华晨将围绕这一平台进行研发资源的布局。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稿件,版权为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