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撤火 汽车业存疑

时间:2014-12-22 15:10:34 来源: 作者:安丽敏 点击:
关键字:
摘 要:汽车业未来的走势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这无疑将取决于宏观经济和政策的走向。

  任何一个产业都不能忽视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汽车产业尤其如此,一方面因为其产业链很长,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响都有可能波及整个产业,另一方面汽车业作为高端制造业与宏观经济的联系相较其他产业更加紧密。
  在今年宏观经济持续盘整的情况下,汽车业走势也出现了长时间的低迷,即便是现在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汽车业开始稳步向好,但是关于未来的走势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这无疑将取决于宏观经济和政策的走向。
  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不无担心地说:“现在汽车业正在稳步发展,千万不要再出台会影响汽车业稳定发展的政策了。”
  董扬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今年夏天广州的突击限购就让汽车业信心再次严重受挫。因此,宏观经济的走势对于汽车业而言至关重要,在每一个具体层面,宏观经济对汽车业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影响?汽车业又具有哪些特殊的优势?通过将宏观经济的走向与汽车业的表现对比,这些问题或将得到解答。

调结构VS不均衡

  按照温家宝总理多次表态,今年经济增速主动放缓是为了调整经济增长结构。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前8个月的中国经济发展与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时有所不同的是,不是所有的企业、行业都不景气。重化工业比较困难,轻工业相对较好;传统产业比较困难,高新科技和服务业比较好;东部地区比较困难,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好。
  因此,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成为今年宏观政策的主要导向。
  与整体经济形势一样,汽车业也呈现出了类似的趋势,企业间冷热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体现在大企业集团的平均增速高于行业,这表明越是大集团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越高;另一方面,相比之下合资车企普遍好于自主品牌企业,在目前汽车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竞争日趋激烈,核心竞争力仍然有所差距的自主品牌自然处于弱势;再次,从细分市场来说,高端车市的增长仍然远远高于乘用车整体增速:今年前8个月,高档车市平均增速为25%左右,而乘用车整体增速约为8%-10%。
  从行业布局来看,受益于大众系的发力,东北地区的增速最快,同时,尽管目前行业比重中东部地区仍然占据最大的比例,但是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向中西部扩展,未来这一差距将逐步缩小。
  因此,与宏观经济一样,汽车业的增长和发展也需要调整结构,尤其是小排量车型和自主品牌的表现有待提振,但是不同的是,汽车业整体作为高端制造业在经济整体中仍然是发展较好的产业,在调整格局方面的压力比整体经济要小得多。

欧洲困VS出口涨

  今年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出口受到了很大的波及。
  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292.9亿美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1779.8亿美元,增长2.7%;进口1513.1亿美元,下降2.6%;贸易顺差266.7亿美元。评论认为,尽管8月出口增速为2.7%,比7月有所好转,但仍低于市场预期1个百分点。
  据了解,全球经济复苏不振、外需疲软是导致8月出口未能大幅反弹的主要原因。8月虽对欧盟、美国出口较7月有所改善,但对日本和东盟出口下滑,此消彼长使得8月出口未能出现大幅反弹。
  全球需求萎靡使得我国今年全年的出口形势都不乐观,申银万国证券的行业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在出口总体低迷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出口退税、便捷企业出口报关等稳出口保增长政策加码在即。”
  可在整体出口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汽车业反其道而行之,今年汽车出口延续了去年的增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数据显示,8月汽车企业出口为9.54万辆,比上月增长5.9%,比上年同期增长10.7%。今年1至8月,我国汽车共出口67.5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5.1%。
  出口业务成为一直在谷底徘徊的自主品牌的“救命[FS:PAGE]稻草”,现在市场表现较好的自主车企基本上在出口方面也表现优异。不久前,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侯雁就告诉记者:“因为我们在出口方面的量比较少,所以总量受到了影响,今后我们会在海外市场有一系列的动作。”
  尽管在某些层面,汽车业的表现和宏观经济并不是特别吻合,但是也不难发现,宏观经济形势是汽车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只有对经济形势有充分的掌控,才能对企业的发展和前景有明确合理的规划。

稳增长VS发展慢

  最根本和重要的问题是,宏观经济的走势究竟如何。
  在不久前在天津举行的达沃斯夏季论坛上,国家总理温家宝在致辞时这样描述中国经济的现状:“从宏观经济各项指标的组合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是好的,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以内,并已经呈现出缓中趋稳的态势,随着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发挥作用,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趋稳。”
  同时,温家宝还表态,政府未来还有很多可以采用的手段稳定经济增长,这一底气来自于中央财政的雄厚“家底”。据了解,到7月底,我国中央财政收支相比仍有1万亿的余额,历年结余还有1000多亿的稳定调节资金。
  因此,温家宝认为,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稳定的增长。不过,8月份工业总产值增加不足9%,9月份这一指标预计仍维持在9%左右。这是经济增长放缓的一个明显信号,而经济的底部还不知在哪里。同时,来自于各行各业的不景气,比这些数字看起来更具冲击力。
  由于房地产、宏观经济发展的放缓,实体经济大多受到了冲击。譬如,作为生产资料的商用车从去年开始就处于长期的低迷,今年尽管已经到了传统的旺季,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明显转好的迹象,而今年全年将有可能负增长。
  经过将近一年的经济低迷,加上汽车行业自身的政策调整,汽车消费也受到了影响。尽管在列举数据时,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会提到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的汽车千人拥有量仍然很低,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这仍然不能脱离经济整体增长而存在。
 稳增长的结局是发展慢?现在这是最值得关注问题之一,到现在政府仍然坚持调低今年GDP增速至7.5%。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如果不能适应在较慢增长的经济环境下发展,目前的困难局面将会持续下去。

促消费VS限购多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比过去,这是首部列为国家级的国内贸易发展专项规划。
  此次《规划》的目标是,实现总体规模指标翻番。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生产资料销售总额76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6%左右;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超过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1%左右。2015年国内贸易就业人数1.3亿人左右,其中城镇就业1亿人左右,年均增加500万人以上。
  作为曾经拉动中国经济在2009年迅速走出金融危机的汽车业,是否会促进消费,成为关注的焦点。
  根据《规划》第13条,未来5年内,我国将大力提高汽车循环消费促进工程。鼓励汽车供应商、经销商开展品牌二手车经营,引导大型企业发展连锁经营,设立品牌二手车卖场、精品店等专业经销企业,培育一批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二手车交易示范市场;推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开展以清洁环境、安全生产、节约资源为重点的达标升级活动,集中支持和培育起点高、回收网点完善、具有规模效应的汽车回收拆解骨干企业,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报废汽车破碎示范中心。
  尽管汽车更新会为汽车业带来新的契机,但是,此前专家解读的可能会在消费税方面进行改革或者优惠的消息并没有得到确认,这究竟会给汽车业带来多大的利好仍无法预计。
  在国家政策导向开始从投资、出口转向内需的时候,我国各地却相继出台了汽车限购的措施,与促消费的导向背道[FS:PAGE]而驰。目前,除了上海、北京、广州实施限购政策外,多个城市也都有限购的冲动,譬如成都、郑州、西安等城市。事实上,就在不久前西安还出现了一场关于“限购”的闹剧,从最初传出限购的消息,到最后政府紧急辟谣只有大约6天的时间。尽管这一政策最终叫停,但是限购的迫切性也可见一斑。
  促消费对于汽车业来说,似乎没有特别实质性的利好,汽车业发展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如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仍将是阻碍汽车业发展的一个绊脚石。而这最终考验的是政府的执政能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