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众美国的销量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了两位数字的增长,但要在2018年实现 80万辆的销售目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或许很难实现。
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2008年,大众汽车宣布要在2018年做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目标,其中还包括2018年在美国销售80万辆,这是一个大众在美国57年发展史上从未达到过的数字。
在今年前7个月里,大众品牌在美国的销量仅仅位于第10名,要达到80万辆,大众美国还有很多事要做。
据大众美国高管、经销商、行业分析师的综合分析做出评判,大众在美国必须从以下4方面做出改变,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第一,在美国生产更多的汽车。尽管大众斥资10亿美金在美国的工厂已经开工,但目前的产能仍不能满足80万的年销量。
第二,增加3排座的SUV车型,在车型功能设计上更符合美国的偏好。
第三,增加经销商的数量、提高单个经销商的销量,尤其是在美国中部地区。目前大众在美国拥有600家经销商门店,远不及竞争对手。
第四,提高质量可靠度。尽管目前大众汽车在外观上备受肯定,但在质量上却不能得到美国消费者的认可,在美国J.D.Power的首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中,大众品牌在被调查的34个品牌中仅仅位于第29位。
大众美国总裁布朗宁对此表示:“大众美国专注的不仅是数量,更关心的是利润、能否持长增长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就目前大众在美国的处境来看,最重要的是大众如何实现自身品牌的突破,蓄积可以和第一阵营的品牌进行正面交锋的实力。
销量上涨将遇瓶颈
尽管2012年前7 个月大众汽车在美销量同比涨幅34%,达到24.6万辆,但在漂亮的销售数据后隐藏的是销量上涨将遇到瓶颈的危机。
LMC汽车副总裁Jeff Schuster认为,数据证明大众之前的美国战略是正确,但在初步成功和实现目标之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需要跨越。
Jeff Schuster指出,大众美国的产品线覆盖面不广是阻碍其销量持续上攻的最大障碍,目前,在大众产品线中 并没有美国人钟爱的皮卡和大尺寸轿车,而且在SUV和跨界SUV细分市场中也缺乏竞争力。
AutoPacific Inc的分析师Dave Sullivan也表示:“目前大众产品线的宽度并不能使大众在短期内达到目标,大众也并没能说服众人它将如何达成此目标。”
除此之外,大众美国的定价过高也是制约其销量上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有30%在美国销售的大众汽车是需要从德国进口的,关税加之强势欧元的影响,使大众品牌汽车的售价不具竞争力,同时也影响其产品线定位的连贯性。举例来说,一辆美国产捷达的售价为1.74万美金,而进口高尔夫的售价比这还要高出近2000美金。
由于只有捷达和帕萨特的生产是在美国完成的,售价还算有竞争力,大众品牌其他车型的定价就显得过高了,似乎跨出了面对大众市场的界线,更像是奥迪高端车。
提升产能最为关键
能够实现销量目标,最后还取决于产能能否跟上。
目前,据布朗宁介绍,位于Chattanooga的工厂最大产能负荷为25万辆,而墨西哥Puebla工厂的产能也仅为50万辆。2011年,由墨西哥工厂出口到美国的汽车约为20万辆。即使两者相加,产能和80万辆也相差甚远。
对此,布朗宁表示:“Chattanooga工厂旁边的空地,足以建设一个产能50万辆的工厂。”
咨询公司Oliver Wyman的分析师Ron Harbour对此表示:“对于再建工厂,大众是总有规划的,问题是它们选择在何时按下启动键。”
J.D.Power的分析师Sargen表示:“大众在美国的成功关键并不在于销量,而是它们如何提升质量,生产出更多受美国人欢迎的汽车,而不只是挂着大众标签的德国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