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的时期,美国车市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迎来了回暖的信号,而欧洲车市却仍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复苏艰难。国际市场风云变幻莫测,车企的各种动向也制造了许多引人关注的热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
通用与PSA不完美合作
事件回顾:2012年年初,通用汽车宣布与PSA结盟,在生产、采购、研发方面合作,旨在为双方节省巨额的开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貌似双赢的联盟却为这两家公司带来了不少纠结。首先是通用汽车在此合作中保留甚多,不愿意与PSA共享技术,而随后PSA又接受了法国政府的援助,宣布财务状况恶化,并且承诺不裁员,这使得通用难以看好其前景,也彻底叫停了PSA与通用旗下欧宝的合并。年底,双方终于签订全球战略协议。协议内容表示双方将在未来共享联合开发3款整车平台、动力总成以及组建联合采购合资公司。两家公司意图通过合作,在5年后,实现每年共同节省20亿美元的目标。
点评:欧洲汽车市场的低迷,使得许多汽车制造商想尽一切办法来减少成本开支,期望通过成本的节约来渡过这次难关,双方的“抱团取暖”也属于意料之中。不过,双方在欧洲都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政治的干涉和强势的工会或许会阻碍双方削减产能、节省开支的进程。
铃木美国宣布破产
事件回顾:铃木于11月6日表示,美国铃木汽车将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的相关条款,申请破产保护,并表示由于销售状况一直不好,将退出美国汽车销售市场,今后美国铃木公司将主要进行摩托车ATV以及船外机相关方面的业务。铃木汽车表示,美国铃木汽车公司是其在美国独家销售铃木汽车的经销商,其背负的债务为3.46亿美元,其中1.73亿美元划归铃木汽车。铃木汽车认为,由于日元走强、聚焦于紧凑车型的有限产品组合导致其很难在销量低迷的情况下获利,因此将停止在美国市场销售汽车,结束在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近30年的开拓。
点评:美国铃木汽车的销量一直较弱,主要是日系车市场在美国被丰田、本田及日产三大巨头占据,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则很难在市场生存。另外,美国汽车消费者忠诚度较高,而丰田、本田等汽车在美国销售历史较久,因此,客户群体不容易分散,这使得别的品牌在美国开展业务更加困难,因此铃木或者需要重新考虑自己在市场的定位后再做打算。
电动车遇冷 A123被收购
事件回顾:由于电动车市场遇冷,电动车制造商及零部件制造商都面临着经营困难的问题。作为世界领先的锂电池生产商A123也不例外,就在今年10月份,该公司申请了破产。中国汽车零部件巨头万向集团随后向A123公司提出了收购的计划,12月11日,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法官凯文·卡利批准了万向集团收购破产A123资产的请求,如果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此次交易,那么万向集团将打开进入主流电动汽车市场的大门。随后美国江森自控表示正在上诉,要求撤销美国法院对中国万向集团收购A123公司资产的批准,但是业内认为此举似乎作用不大。
点评:电动车由于受技术以及车型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市场并不受消费者关注。而且,在开发初期,其高昂的售价也令一些消费者止步。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商已经表示要放缓电动车的生产。萎靡不振的需求,以及汽车制造商的减产使得电动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从另一方面讲,A123的破产向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提供了机会,虽然目前有一些不确定性,但是从这个市场的发展考虑,万向集团收购A123可为这个行业提供新鲜资本,有助于电动车行业的发展。
大众与菲亚特明争暗斗
事件回顾:2012年7月份,菲亚特CEO马尔乔内公开表示不满大众汽车对其产品的定价,而大众则认为前者并无资格担任ACEA轮值主席。之后,大众与菲亚特开始了一系列的争斗,虽然面对媒[FS:PAGE]体双方都表示是彼此的“朋友”,但在表面的缓和下,双方的“暗战”从未停止。最近,菲亚特又针对大众在美国的市场,打起了“价格战”。
菲亚特-克莱斯勒在美国制定购车优惠政策,这项购车折扣是针对大众汽车车主量身定做的,其他品牌汽车的拥有者则无法享受这个大礼包,且大众汽车车主在购买菲亚特或者克莱斯勒品牌的汽车时,不用卖掉手里原有的汽车便可享受优惠。外媒认为,未来菲亚特-克莱斯勒与大众汽车的斗争仍将继续下去,并且形式可能出现多样化演变趋势。
点评:价格战在汽车市场上并不少见,但是菲亚特此番针对性较强,与马尔乔内个人跟大众集团之间的“宿仇”不无关联。同时,在某种角度上也说明,汽车制造商的处境及其危险,欧洲市场的低迷使得他们只能转战其他市场。由于大众公司在美国的市场地位远低于其所在的欧洲市场,因此,菲亚特才能有空间对大众汽车进行“价格战”,试图通过与大众汽车争夺美国汽车市场份额来弥补其在欧洲市场的亏损。但是,大众在其他地区,尤其是在中国的销量持续攀升,有实力与菲亚特竞争,而菲亚特却并没有像大众那样雄厚的销售后盾,因此长久下去,最后受到影响的,极有可能还是菲亚特。
现代起亚在美面临燃油率失实赔偿
事件回顾:11月2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一项调查称,韩国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美销售的多款车型获认证的燃油效率宣传数字高于实际值1到6个mpg(英里/加仑)。其中,起亚品牌占据了6款,现代汽车则占据了7款,涉及车型数量合计高达90万辆。尽管起亚解释是因为美国的燃油效率测定方式的不同,导致部分汽车“有进行调整的空间”,不过,目前现代汽车集团已经接受EPA的劝告,主动下调有关车型的燃油效率。同时,对涉及事件的美国车主,该集团承诺会将按照地区单位汽油里程数价格等方面给予赔偿。按照90万辆、每车平均88美元的标准赔偿,金额可能高达8000万美元。
点评:国外发达国家在燃油率标准以及环保等方面的检测比较严格,且有非常明确的惩罚机制,此次现代起亚在美国燃油率失实事件,不光使得其将面临高达8000万美元的燃油率差额赔偿,更严重的是令品牌形象在美国消费者的心中大打折扣,如果其不能尽快修复该品牌在美国市场中的形象,那么该公司在未来将受到较严重的影响,毕竟美国市场份额巨大,失去该市场的份额,是任何汽车制造商均不能承受得了的。
瑞典国家电动车公司收购萨博
事件回顾:2012年9月3日,萨博公司在瑞典发布消息,中日电动车联盟旗下瑞典国家电动车公司(NEVS)已于8月31日成功完成对萨博汽车公司资产收购。据NEVS发布的信息,收购的资产包括萨博新型9-3与凤凰平台的全部知识产权、工装模具、工厂以及测试和试验设备。同时,收购的资产还包括萨博汽车瑞典特罗尔海坦的所有地产股份。持续了一年多时间,种种闹剧充斥其中的萨博汽车收购战终于落下帷幕,主角青年汽车最终因诸多原因还是出局了。在NEVS完成收购萨博的前3天,青年汽车宣布与荷兰世爵达成合作协议,目的直指利用已经收入囊中的凤凰平台技术尽快开发出车型。
点评:在收购萨博汽车公司后,NEVS将大力发展萨博在中国的市场。青年与世爵的合作会成一定程度上给NEVS带来竞争,相同技术下生产的车型,分属不同的两个品牌,谁最先推出产品,谁将具有市场优势。在青年汽车的步步紧逼下,NEVS的CEO蒋大龙缩短了第一款产品下线的时间。
另外,NEVS认为,对于平台之争,己方手握控制权,蒋大龙表示青年汽车拿到的仅仅是少部分技术的使用权,他们有信心从时间上领先。或许,这场针锋相对的竞争才刚刚拉起帷幕。
阿斯顿·马丁被意大利投资公司收购
事件回顾:近日,阿斯顿·马丁方面宣布,意大利投资公司Investindustrial以增资的方式,投资1.5亿英镑,获[FS:PAGE]得该公司37.5%的股份。这也为阿斯顿·马丁品牌开拓提供了发展空间,以寻求长期持续的增长。据悉,未来5年,阿斯顿·马丁预计在新产品和技术项目领域投资逾5亿英镑。在获得了强援后,业内预测由于Investindustrial与奔驰AMG部门合作密切,因此阿斯顿·马丁或将会采用新款奔驰AMG V12引擎,以取代当前使用的福特引擎。但阿斯顿·马丁在车辆整体性能上也在寻求突破,因此,与AMG的合作并不只是发动机。有消息称,AMG还将为阿斯顿·马丁提供电子系统等其他汽车总成以及部件。
点评:阿斯顿·马丁自1987年以来几次易主,但该品牌影响力仍较强。此次的股东Investindustrial在业内口碑较好,实力雄厚,该公司管理层将进一步帮助阿斯顿·马丁打开市场。另外,由于该股东与奔驰AMG合作密切,不排除阿斯顿·马丁将来采用奔驰AMG V12引擎,如这能实现,那么该品牌车型的性能则能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其扩大市场份额。
丰田因延迟召回在美缴纳巨额罚款
事件回顾:今年5月,丰田汽车的消费者向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起诉,反映2010款雷克萨斯运动型多功能车的油门踏板存在隐患。今年6月,丰田表示意识到汽车缺陷所在,将召回15.4万辆雷克萨斯RX 35和2010款RX 450h汽车。
联邦法规规定丰田应该在5个工作日内向NHTSA提出召回申请,而实际上丰田并没有在规定日期内进行召回。为此,丰田缴纳了1735万美元罚款,这是迄今为止单笔金额最高的民事罚款。丰田表示,虽然丰田和NHTSA对“丰田是否延迟召回”的情况存在争议,但在尚未调查完成的情况下支付1735万美元是为了避免争论长期化,以保障驾驶员的安全。
点评:美国政府对于汽车产品缺陷管理上有比较成熟的制度和惩罚机制,而丰田也成为其中最大的“牺牲者”,这与它对召回一事不够积极,且没有按时实施召回有直接关系。对于车企来说,召回是售后服务质量的一种体现。伴随着召回事件的频发,消费者也更加关注汽车在出问题后,该如何进行有效解决。丰田此次缴纳罚款提前结束调查是为了尽快结束争议,有分析师表示,罚款不会对丰田的形象造成太大的影响。
汽车业推动美国经济复苏
事件回顾:根据分析师推算,美2012年全年汽车销量将达到1450万辆,为2008年雷曼兄弟宣布倒闭以来的最高值。美各路媒体纷纷称之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4年内,美国汽车业经历了从破产重组到成为经济复苏的领头羊,业内人士备受鼓舞。对于汽车销量的强劲上涨,芝加哥Mesirow Financial的首席经济师Diane Swonk表示:“美汽车零售业的销量已经连续3年每年上涨10%以上,但这才仅仅是个开始。当房地产业的复苏跟上时,汽车销量的上涨还会大幅增加。因此分析师对于销量数据的预期,远不会止步于此。”目前,美国的汽车业正在从一个曾经摧毁财富和工作岗位的行业带领其他产业一步步走向复苏。
点评:美国汽车销量在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逐渐复苏,首先得益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回升。美国失业率达到了8%以下,创3年半以来的最低值。
包括就业数据在内的制造业、服务业数据等一系列美国经济数据都较为良好,显示出美国经济扩张步伐快于预期,美国经济很可能将实现更稳定的复苏,届时汽车业也将回到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
欧洲汽车业寒冬继续
事件回顾:2012年以来,欧洲汽车市场陷入低谷,已经面临19年来最大跌幅。今年前三季度欧盟27国的乘用车销量共计9368327辆,同比下降7.6%。欧洲汽车市场屡遭重创,销量持续下降,汽车工业陷入困境,许多汽车制造商的工厂纷纷关闭。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Ivan Hodac曾在2012第10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接受采访时表示,欧洲汽车产业下滑严重,今年欧洲的汽车销量预计是1250万辆,为过去20年来第二差的年份,仅次于1993年的1150万辆,而这种状况[FS:PAGE]即使在2013年也不会出现好转。为此,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负责工业事务的委员安东尼奥·塔贾尼表示,将对深陷泥潭的欧洲汽车产业进行援助,提供数十亿欧元的资金扶持。
点评:对于欧盟此次的汽车业救助计划,许多批评人士指出其缺乏实质的内容,具体的扶持金额也未确定,因此,该计划是否能实现以及是否能达到预计的效果仍是未知。如果Ivan Hodac所预测的是正确的话,欧盟的汽车销量在短期都不会恢复到欧债危机之前的样子,那么欧盟需要继续实施强有力的措施,以帮助汽车制造商缓解产能问题。渡过难关的同时,也要鼓励消费,增加消费者的信心,提高对汽车消费的需求。
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