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罗斯汽车市场的逐渐发展,全球大型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开始逐渐进入俄罗斯汽车市场或者加大在当地的投资。而作为俄罗斯汽车市场短板之一的零部件产业也将有望发展起来。
两大因素制约销量
欧洲商业协会AEB日前对外发布的一份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俄罗斯新车销量为291万辆,同比下跌5.5%,仅次于德国居欧洲第二位。根据AEB的预测,俄罗斯市场或将面临连续两年的销量下滑。该协会预测2014年俄罗斯新车销量将为273万辆,同比下降2%。分析目前的状况,抛开欧洲汽车市场整体的不景气因素,有两个方面制约着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发展。
首先,汽车零部件供应不足制约了销量的增长。俄罗斯本土零部件供应行业发展相对较缓慢,据统计,目前在俄罗斯本土制造的汽车中,只有25%的零部件是由俄罗斯当地的零部件制造商提供的,其余零部件均需要进口,这就直接提高了每辆汽车的成本。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较高的汽车零售价,必然会影响到销量。
另外,俄罗斯政府规定,外国车企只有在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能在俄罗斯本国设立工厂,生产发动机或者变速箱。由于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参与机构比较分散,每家车企所占的市场份额都比较小,这就使得绝大多数的外国车企不能将产品本土化。
零部件商纷纷入驻
尽管如此,行业对于俄罗斯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仍抱有乐观的预期。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预测,2020年俄罗斯的汽车销量将从去年的291万辆增加到440万辆,届时,俄罗斯将取代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在未来18-24个月后,俄罗斯本土制造的汽车中30%-35%的零部件将由俄罗斯当地的零部件制造商提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目前,全球领先的零部件供应商美国伟世通公司(Visteon)以及德国博世集团(Robert Bosch)都计划加大在俄罗斯市场的投资,扩大其业务覆盖面:博世正在Samara地区建立第二个汽车零部件工厂,这家工厂在2015年前的预计总投资额为4000万欧元,主要用于生产防抱制动系统以及交流发动机,并为当地的汽车制造商提供产品;而伟世通也通过增持其合资公司的股权至69%,达到正式控股了这家生产座舱电子的公司,该公司的主要客户是福特汽车和雷诺-日产-AvtoVAZ。
同时,零部件制造商GKN Driveline、TRW Automotive以及Getrag有计划设立新公司进军俄罗斯市场。GKN Automotive 首席执行官 Andrew Reynolds Smith 表示:“俄罗斯是汽车制造商的重要增长市场,打入俄罗斯市场是 GKN 发展中的重要一步。在我们的战略中,其中一个关键部分便是继续拓展全球业务版图,提升产能,在整个传动系统产品系列中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国内企业有机遇
俄罗斯汽车零部件市场潜力巨大,全球知名汽车品牌产品在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占有率正在上升,对中国零部件企业来讲,不失为一个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机会。中国出口的零部件一直畅销俄罗斯,俄罗斯中央汽车和发动机科学研究所所长马克西姆·纳盖采夫也曾经透露,预计未来几年俄罗斯将增加中国产汽车和零部件的进口量。如果能在俄罗斯当地建厂,或者与当地企业合作,还能够为零部件企业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和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2013年,尽管俄罗斯汽车市场销量整体下滑,但是中国车企在俄的销量则“逆势上涨”。2013年吉利、力帆、长城和奇瑞等在俄罗斯销售的主要公司均实现增长,吉利甚至同比攀升五成以上;一汽汽车作为新进入者实现了近7倍的高增幅。
然而,由于市场份额的限制,中国车企在俄也无法建立工厂生产发动机等部件。如果能够实现零部件的本地化,车企的成本能够降低,对车企在当地的竞争也无疑提供了助力。(文| 谢师)
【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原创,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