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J.D.Power亚太公司日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报告显示,自主品牌在新车质量方面大幅缩小与国际品牌之间差距,整个行业的平均问题发生率创造了历史新低。
质量提升
J.D.Power亚太公司中国新车质量研究已经进入第14个年头。这项研究衡量新车车主购车后2-6个月内经历的问题,并将新车质量问题明确划分为两大类:设计缺陷和故障/无法操作。新车质量的综合得分以每百辆车的问题数(PP100)来衡量,分数越低表明问题发生率越低,质量也越高。自主品牌的总体新车质量平均为155个PP100,与2012年相比减少了57个PP100。
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质量评分差距从2012年的95个PP100缩小至2013年的51个PP100。自主品牌的进步主要归功于发动机/变速系统和空调系统的问题发生率大幅降低;其问题发生率分别减少了12个PP100。
J.D.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表示:“2013年自主品牌在新车质量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4个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启辰、荣威和纳智捷的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000年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为396个PP100;而14年间这一差距不断缩小。”
J.D.Power预判,如果自主品牌继续保持这样的进步速度,在新车质量方面有望达到2018年赶上国际品牌。中国市场到那时也有望大体与美国市场的质量相当。这无疑给艰难转型、市场萎缩的自主品牌企业注入了很大的信心。
挑战仍在
自主品牌的汽车近几年来的发展十分迅速,然而总体来看,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们仍不能过于自满。毕竟中国汽车业发展时间尚短,与国际一流车企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尽管从J.D.Power的调研来看中国自主品牌一直都在进步,但进步的幅度仍有加大的空间。在2000年,市场上的自主品牌汽车占比很小,而现在各个车企都在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因此,出现些进步并不意外,自主品牌的发展仍有提速的空间。
研发方面,国内自主创新的能力仍不够。企业领导人应该端正态度,不能对自主品牌的未来发展过于乐观或者悲观,应该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下去。尽管从数据上来看,我国的自主品牌有望赶上国际一流车企,但是无论是从品牌知名度还是创新能力方面,我国的自主品牌都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只有不断地加大研发的投入、打造品牌,中国的自主品牌才能真正赶上国外知名的汽车品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