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耗限值趋严 混合动力或将迎来春天

时间:2014-12-22 15:22:04 来源:汽车人网 作者:陈雄亮 点击:
关键字:政策,油耗
摘 要:贾新光认为,传统发动机节油技术已趋于成熟,难以大大幅度降低油耗,企业只能借助于新能源车。由于当前电动车的技术水平和使用环境均不太成熟,多数厂商会把重点转向混合动力车型,尤其是高端汽车品牌。

    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乘用车油耗超标的企业将面临停止新品公告申报、停止跨类生产、扩大产能审批等六项惩罚措施。

混合动力车.jpg
  从此次工信部公布的2013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来看,目前车企的油耗达标情况并不乐观。本次批露的79家国产乘用车企业和25家进口乘用车企业中,有22家国产乘用车企业未达标,达标率为72%,相较于2012年的76%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进口车企中,12家企业未能达到2013年油耗标准,达标率为52%,同比2012年的68%下降了16个百分点。
  在2012年6月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中提出,“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随着时间的临近,工信部在近期发布的《通知》中明确了一系列惩罚措施。
  由于进口车大多是高排量的产品,因此面临的油耗压力相较于其他品牌肯定更大。除了产品的因素外,油耗的核算办法也对进口车企业颇为“不利”。根据《通知》第七条,“同一汽车生产集团公司下属有多个独立法人乘用车生产企业,且集团公司对这些企业具有实际管理、控制权,经集团公司申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同意,可作为一个核算主体统一核算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
  本次油耗公布的未达标的进口企业中,阿斯顿·马丁、保时捷、本田、克莱斯勒、雷诺、日产、现代、通用等进口车企均榜上有名。而在超标幅度方面,排在前几位的铃木、日产、通用 (中国)分别达到6.1%和6.7%和5.3%,其余企业基本在3%左右,超标最高的阿斯顿·马丁达46.9%。
  迫于政策的压力,各大进口车公司开始寻求解围路径。汽车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告诉汽车人网,相比国内品牌,进口车品牌面临的压力更大,如果不迟早转型,可能会面临绝境。
    事实上,从刚结束不久的北京车展已显露端倪。本届车展汽车厂商全球首发车118辆,其中新能源车就占79辆,创下历史新高。
    车展上,国内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方面纷纷发力,如比亚迪发布了新能源车的542战略并全球首发了双模双擎电动车唐、上汽首发了荣威950燃料电池车、中国一汽一口气推出了4款新能源车奔腾B50-PHEV、奔腾B50-EV、威志-EV和欧朗-EV4。与以往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不同的是,这次北京车展上的新能源车几乎都是即将量产或者接近量产的车型。
    同时,一些豪华高端品牌也一反常态的重点推出新能源车。其中宝马首次推出独立新能源车品牌BMWi,这在汽车厂商中尚属首次。
    贾新光认为,传统发动机节油技术已趋于成熟,难以大大幅度降低油耗,企业只能借助于新能源车。由于当前电动车的技术水平和使用环境均不太成熟,多数厂商会把重点转向混合动力车型,尤其是高端汽车品牌。
   根据此前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办法》规定,对企业生产或进口的纯电动乘用车、燃料电池乘用车、纯电动驱动模式综合工况续驶里程达到50公里及以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实际值按零计算,并按5倍数量计入核算基数之和。但是,由于电动车产业目前尚不具备市场批量推广的条件,同时进口车品牌在国家相关政策中也未能享受到财政补贴。因此,混合动力技术路径无疑是各大进口车企业不二的选择。
    本届车展上,奥迪宣布在中国本地化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奥迪A6Le-tron,而宾利汽车则全球首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甚至保时捷也亮相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此外,沃尔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S60L计划于明年上市。在日系车企中,雷克萨斯、讴歌、英菲尼迪等品牌,不约而同地加快导入混合动力产品的速度。
  在北京车展上,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江积哲表示,今年公司旗下混合动力产品销量比重将提升至30%。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车型进口量的占比为26.8%。其中主销车型之一雷克萨斯ES300h的官方综合油耗,仅为5.4升/百公里。
    当然,由于混合动力车型价格成本依然居高,同时消费者对于电池技术依然存在顾虑,要想大面积普及尚需时日。但有理由想信,随着相关政策的倾斜,如广州对混合动力提供的摇号优先权等,混合动力力或将迎来春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汽车人网》,违者中国商报将追究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