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面临减排严峻考验

时间:2014-12-22 15:23:34 来源: 作者: 管宏业 点击:
关键字:
摘 要:    对于刚刚迈入年销千万辆时代的中国汽车业来说,不得不对未来增长和发展模式重新思量。  将于12月7日于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预计将对各国碳排放量

  
  对于刚刚迈入年销千万辆时代的中国汽车业来说,不得不对未来增长和发展模式重新思量。
  将于12月7日于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预计将对各国碳排放量提出最严格限制。在此之前,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同日,美国白宫宣布,2020年温室气体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实际上,随着各国政府对碳排放关注度的增强,汽车业和汽车尾气成为众矢之的。仅以中国为例,7000万辆汽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达到2.92亿吨。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怎样的协定,全球都将走上一条低碳排放的增长道路。而作为碳排放大户的汽车工业来说,也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抢占绿色经济高地
 
  某种程度上,哥本哈根会议能否取得进展,比全球经济走出金融危机更重要——经济发展有周期性,而地球气候变化却很难再逆。如果人类不能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那电影《2012》中出现的末日场景有可能成为现实。
问题的核心在于碳,碳量的变化是导致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国际上大力提倡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实际上也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承诺减少碳排放,除了出于减少对环境资源负担的考虑外,专家分析,中美两国此举背后更是对长远经济发展的角力。
  专家认为,减排为特征的绿色经济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各国正处相近的起跑线,谁率先大量投入,谁就有可能掌握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世界经济的制高点。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气候变化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或是技术问题,将来谁在这个领域掌握了主动权和领导地位,就会在经济、社会各方面获得全球主导权。”
  徐长明介绍,美国早在今年年初的国情咨文中就已经明确减少对原油的依赖,进而减少碳排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打击身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美国的算盘是,通过改变游戏规则获得话语权,从而抢占新兴产业经济的高点。”

本土品牌尴尬继续
 
  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对排放大户汽车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步伐有望将碳排放降低,但实际上,新能源汽车从2000年到2009年,全球市场占有率不过从1%增加到不到5%,即使最乐观的估计,2020年时,包括混合动力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份额仍然很难超过20%。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前景更不容乐观。包括丰田普锐斯以及本田混合动力思域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容乐观,惨淡的销量表明,国内汽车市场短期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并不高。
  无疑,碳减排不能只从新能源汽车入手,如何改进传统内燃机,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减少消耗和排放是最直接的选择。但对于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来说,这二者的起点不完全在一条起跑线上。
  据国内一位自主品牌老总介绍,因为在传统发动机技术上的落后,自主品牌即使最环保的车型,二氧化碳排放仍然没有达到欧洲排放水平最差的车型水准。
  从技术角度而言,由于跨国企业全球技术平台共享性,在传统发动机领域,即使11年后依然会在环保排放占据领先;对自主品牌来说,有限的资金大多用来扩大产能再生产,加之相关配套设施以及政策扶持不足,即使碳减排重写游戏规则,在与跨国企业争夺话语权的争夺中也很难翻盘。
  对于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而言,2009年无疑是一个丰收年,但如果就此沉迷于固有增长模式不思转变,不能实现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的突破,或许2009年的高增长只是昙花一现。

跨国车企跑马圈地
 
  相对自主品牌的动作迟缓,跨国公司在抢夺低碳排放汽车话语权的争夺中表现得更加凶猛。
  就在中国政府公布碳排放目标不久,两大日系汽车企业分别祭出[FS:PAGE]自己的撒手锏,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开始又一轮新能源汽车的圈地运动。
  广州车展前一天,日产汽车宣布已经联合其中国合资伙伴东风汽车与广州市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合作协议。就在不少厂商仍按部就班地忙于制定明年销量计划的时候,东风日产汽车公司总经理任勇高调宣布:2010年,首款电动车即将上市,而对于电动车的国产化也在进行研讨,一旦确保可以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会马上启动国产化项目。
  日产激进的举措让业界颇感意外,但人们在惊讶之余也明白,日产欲做中国电动车的领头羊。
  瞄准中国低碳汽车机遇的并非日产一家。作为最早引入混合动力汽车的丰田汽车,虽然普锐斯销售不甚理想,但这并没有减弱丰田对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信心。
  不久前,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分别宣布,将在明年再引入两款混合动力车型,除了一汽丰田引入的新普锐斯外,广汽丰田的混合动力版凯美瑞有望在巩固丰田混合动力品牌、标准的基础上,取得销量突破。广丰执行副总经理冯兴亚告诉记者,混合动力凯美瑞计划月销千辆。
  反观大部分自主品牌,虽然大家在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汽车上达成了共识,不少企业都宣称有了自己的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但在开拓市场这一关键环节上却应者寥寥,更多的还只是处于概念阶段。业内专家警告,在低碳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新一轮圈地运动中,自主品牌已经落后在了起跑点之后。
  实际上,从工信部和广州市政府两级主管部门分别与日产牵手电动车合作项目上,已经发出了这样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为了实现碳减排的战略目标,国家会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在新能源上取得突破的企业,不管本土还是跨国,在实现国家战略面前,或许已经没有了内外之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