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国内油价16个月来首次下调,但此次降价并没有迎来欢呼,与之相反,大多数人甚至做好了油价反弹上涨的预期。随着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能源紧缺已成定局。
这也正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持续高烧的原因。知情人士透露,在年底即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内,政府将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加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
实际上,嗅觉敏感的跨国汽车公司早已跃跃欲试,排兵布阵国内混动市场。不仅大多数合资公司都已经或即将推出混合动力车型,占有先机的丰田、本田更是于日前表示:将包括电机、电池在内的混合动力核心零部件转移至中国生产。政策眷顾加上成本降低,接连利好有望扫除混合动力之前叫好不叫座的阴云,混合动力大规模市场化的气候正在形成。
发展混动成为全球共识
虽然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方向,欧美日各家车企仍各有打算,但对于现实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整个行业却日趋一致,那就是落实到更加现实的混合动力身上。记者日前在法兰克福车展采访发现,从奥迪、奔驰、PSA到宝马、大众、菲亚特,几乎每家展台都陈列着数量不等的混合动力汽车。这与5年前形成鲜明对比,曾经对混合动力不感冒的欧洲厂商也投入混合动力怀抱。
一定程度上这是政策推动的结果。按照欧盟将于2015年实施的碳排放法规,汽车每公里碳排放要在120克以下,现实条件下,大排量汽车惟有通过混合动力才能达到这一标准,欧洲车业从而出现混合动力热潮。
虽然欧洲车企重拾混动热情,但事实上他们已经落在了后面。放眼美国、日本,混合动力已经成为现实中的市场热门。第三代普锐斯在日本上市后,连续多月蝉联日本汽车销量冠军;即使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市场,2009年普锐斯年销量仍高达13.9万辆,约占市场总额的1%。不要再评论什么混合动力是过渡性技术,混动汽车实际上已经包含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而在混动基础上发展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技术更趋成熟。插电式混合动力普锐斯,百公里油耗只有2.1升,已经接近于理想状态。
美国、日本混动汽车热销,中国汽车绝不只是看客。对中国来说,能源紧缺、环境恶化都迫使中国汽车必须走节能减排之路,燃油经济性会成为汽车最主流的需求,与欧洲一样,中国迟早会实施碳排放控制,届时人们会发现,混合动力是真正有效可行的方案。
期待政策“临门一脚”
沉寂一段时间后,丰田的混动力车型普锐斯再次回到人们视野,这次即将亮相的是外观内饰、动力总成全面提升的全新车型。记者从一汽丰田方面获悉,明年年初将引进第三代普锐斯。
虽还未亮相,新普锐斯的名头已足够响亮:日本市场连续多月蝉联销量冠军;上半年在美国销量达到8.7万辆,是日产聆风和通用沃蓝达的10倍和20倍。
更令人期待的是,一汽丰田销售企划部部长苏涛告诉记者,新普锐斯价格有望在老款车型的基础上大幅下降,拉近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上一代普锐斯在中国的销售窘境让丰田认识到,混合动力要想成为市场热门,光有绿色理念还不行,必须把成本砍下来。如何降成本成为大规模推广混合动力汽车必须解决的课题。 日系车企或许已经找到了答案。不久前,丰田、本田不约而同地对外公布,正在考虑将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元件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其中,丰田汽车正考虑将包括电池、变极器和马达在内的关键部件转移至美国和中国生产,无独有偶,本田汽车也将于明年启动在中国生产电池和电机的工作。
毫无疑问,只有实现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成本才可能降低,混合动力车的售价才可能下调。对于提升混合动力车的销量而言,本土制造商将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日系车企此举让[FS:PAGE]市场对混合动力期待陡然提高,但降成本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环节,从全球经验来看,节能环保型产品实现畅销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方面是公民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是政府必须给予应有支持。记者身边一位拥有混合动力凯美瑞的车主,就已经放弃了包括奥迪在内的诸多豪车。之所以专注混动车型,在她看来,混动汽车既节能减排,又体现了公民对社会的责任,但她也承认,光是降成本、要求公民环保意识还不够,国家也必须拿出具体财税政策和消费补贴,为普及混动献上“临门一脚”。 纵观全球,美国、日本混合动力正热,一贯保守的欧洲车企也纷纷重拾混动热情,中国也逐渐从之前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狂热中冷静下来,在接纳混合动力汽车上,中国不能再次掉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