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再次袭来,本土车企的单纯出口之路将越走越窄。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盛景恐难长久,刚刚展露起色的中国汽车出口再度遭遇贸易保护大棒。
从9月16日起,巴西提高汽车税费的新税开始生效,进口汽车将提高30%的税率。受此影响,巴西市场上的进口汽车价格将上涨25%至28%。
对国内车企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噩梦。上半年本土汽车出口同比猛增57%,远高于国内市场增幅,其中包括巴西在内的南美更成为新宠,仅江淮汽车前7个月的出口量就达到2.7万辆。
某种程度上,巴西突如其来的产业调整正是冲着中国企业而来。利好行情推动下,中国车企无不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出口计划,江淮更是计划10年间向巴西出口62万辆。贸易保护大棒挥起,中国企业估计都需要重新调整策略。
虽然此番巴西的做法有悖世贸协定的公平原则,但感同身受,上半年国内汽车超高速的爆发式增长必然导致出口国强烈的不安和威胁感,中国汽车如何稳定持续走向海外,巴西遭遇给国内车企又提出了新的警示和思考。
贸易保护再度扩散
上半年,受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影响,自主品牌在国内销售全面下滑。中汽协统计,1至6月乘用车自主品牌销售同比下降0.8%,市占率同比下降3%。然而在国内市场遭遇挫折的自主品牌却在国外迎来转机,上半年,国内车企整车出口38.1万辆,同比增长近57%。其中6月出口量甚至超过8万辆,上演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盛景。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在全世界都通行,今年1至8月,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在巴西售出4.3万辆左右,而去年同期仅为1万多辆,中国汽车在巴西大出风头,过快过猛的增长必然引起警惕。
9月15日,巴西政府祭出“下马威”,宣布汽车工业产品税新政,汽车生产商必须符合3个规定,才可享受工业产品税优惠政策。巴西新政的用意非常明显,那就是保护当地汽车制造业,促进引入国外生产和技术。因为新政只是针对汽车进口,并不限制在巴西国内设立汽车生产厂。
虽然事发突然,但此次巴西对中国汽车产品征收贸易保护性关税不出意外。中国汽车出口增速过快,势必冲击巴西市场原有格局,引起既有利益方的紧张和抵触。事实上,早在8月初,在巴西市占率占据前三的菲亚特汽车就已发出预警。菲亚特CEO马尔乔内告诉记者,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对巴西其他汽车制造商构成威胁,西方车企必须警惕中国汽车制造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近年来,包括巴西、俄罗斯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华贸易限制呈增多趋势。特别是人民币接连升值、国内贸易顺差居高不下,中国低价产品出口更容易成为国际贸易保护攻击的靶子。
“出海”融入本地化
当然不仅是巴西,对本土汽车来说,有形的贸易壁垒与无形的贸易保护无处不在。记者日前采访法兰克福车展,虽然热闹纷呈,但走遍偌大的展馆,只有一家中国车企长安汽车出席。不仅一汽、上汽、东风等国有汽车集团集体缺席,就连曾迈出过国门的之前几家企业也毫无踪迹。
是什么原因致使国内车企对法兰克福冷遇,记者在与多家车企高层沟通后发现,除了暂时还没有实力挤入欧洲市场外,过于保守的欧洲车市氛围是本土车企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一位本土车企高管有些愤懑地说,那些曾经参展或宣布进军欧洲市场的中国企业,其后多会出现各种负面新闻。他最后结论似地告诉记者,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如没有十分把握或特别目的,就不要过早暴露实力,省得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猛地看来,这似乎与中国汽车的海外战略大计相违背,但熟谙海外市场规则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并不是不鼓励本土车企走出海外,而是如何有技巧地出海。从长远来看,无论巴西、俄罗斯还是印度等国家,都是鼓励外[FS:PAGE]资汽车厂家去当地建厂,一方面是引入生产技术,推动本土汽车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是解决就业增加税收。
在全球汽车工业产能转移的大势下,单纯的出口早已不是聪明的办法,如何寻找潜力市场国家,投资建厂成为缴纳税赋、雇佣当地百姓的本地化企业公民,或许才是本土车企出海的正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