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样性的动力总成到未来汽车网络的集成应用,法兰克福车展为我们揭示——
两年一届的法兰克福车展就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全球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于2011年9月15日开幕的第六十四届法兰克福车展,同样揭示了这一幕。
为应对更加多元的消费需求和苛刻的环境适应性开发,参展汽车企业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有两点:第一,推动动力总成革新,这主要表现在不同形式的新能源汽车开发上;第二,更加紧密地将智能交通、移动互联与汽车联系在一起,赋予了汽车工业更多维层次内涵。
客观来看,本届法兰克福车展并没有让人惊鸿一瞥的全新车型,在德系车企的主场上,日系、美系更是表现平平。但如果从反映汽车未来变革的趋势来衡量,法兰克福车展还是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未来汽车世界的大门。
德系车企强势推动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欧洲经济持续低迷下滑的背景下,这一届法兰克福车展依然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展商数量和展台面积都创下历史新高。
以“未来成为标准”为主题的2011年法兰克福车展,吸引了来自64个国家的900余家参展商,参展面积也进一步扩大到21万平方米。此前缺席的不少日美系企业也前来捧场,更新的面孔来自中国长安汽车和日本英菲尼迪,二者均是首次在法兰克福车展露面。
当然,占据天时地利的德国企业才是真正的主角。德国汽车制造商在本届车展上显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奥迪展示了多达8款新车,奔驰推出全新B级和M级,宝马也推出新1系。
德系车企表现如此抢眼,按照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的判断,是因为德国汽车生产商目前正处于其历史上最好的年份。2011年以来,德国企业在本土和海外的汽车生产、员工数量和市场份额都在上升。
2011年上半年,德国的新车注册量上涨了10%,达到了160多万辆,预计德国市场2011年全年的总销量将达到310万辆。
至于海外市场,更是德系车企的亮点。2011年上半年,德国的汽车出口增长了6%,达到230万辆,创造了新的记录,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超过450万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德国企业出口比例中大幅上升,占据11%的份额,仅次于传统目的地欧洲和北美。
德国汽车工业如此给力,法兰克福车展地位自然上升,9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亲自为本届车展揭幕,再一次显示政府对德国汽车工业的重视。
车展不只是新车秀
和以往一样,本届车展上也有不少激动人心的新车首映,汽车企业提供的诸如动力优化、替代燃料和轻量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但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本届车展,那毫无疑问将是“电动车”。
不仅更多的电动车出现在展馆内,本次车展还首次专门设置了电动汽车大厅,提供电动车的相关资讯,包括欧宝、宝马等企业还提供了场地电动车试驾。在电动汽车大厅里,集中展示了各大电动车制造商生产的电动车,包括奥迪etron、欧宝、雷诺和三菱等。
除了展览之外,车展期间还将召开世界汽车界高层次的“电动汽车大会”,主要探讨电动汽车行业的价值链等问题。电动车之外,本届法兰克福车展还全面呈现了汽车产业内不同的动力驱动,从优化的传统驱动到混合动力、插入式电动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在环保意识强烈的欧美国家,企业和公众越来越将汽车的可持续性标准作为考量,比如燃料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新车发布会上,同燃油消耗量一样,新车标识上都会再标注该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因为,到今年年底,二氧化碳排放标识将在德国境内应用,考核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否环保。德国政府希望凭借新修订的汽车能耗标识法,更好地推广节能汽车。
除了电动车之外,本届车展的另外一大趋势在于,将汽车、互[FS:PAGE]联网、智能交通结合得更加紧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韦斯曼强调:“横跨很多行业的举措正在展示汽车价值链发生的变革,未来的交通需要各行业的共同努力,这完全超出了各行业之间常规的界线。”
本届车展上,奥迪公司特别推出了面向未来城市交通的urban concept概念车,奥迪汽车公司董事会成员萧绅博告诉记者,随着未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移动化, 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汽车与社会大交通结合更紧密的新概念也纷纷出炉,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包括“汽车网络化、远程信息处理、智能交通”等在内的诸多要点,都揭示了未来汽车工业的努力方向。
当然,国内公众最关注的还有本届车展上的惟一一个中国汽车企业长安汽车。在这个世界级车展舞台上,长安汽车携首款中高级轿车C201和BlueCore蓝芯动力系统亮相国际舞台。
长安汽车在法兰克福的亮相,也吸引着来自全球的目光。除了媒体之外,不少其他国家代理商、供应商纷纷前往长安展台洽谈寻求合作机会。一位来自美国的代理商对长安充满信心,他告诉本报记者,虽然现在中国汽车在全球还是默默无闻,但他相信,来自亚洲的汽车将循着相似的轨迹在全球崭露头角。“30年前是日本汽车,10年前韩国汽车出海,而未来10年,中国汽车将不可小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