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车式的政策调控不利于汽车业发展,汽车企业很难做出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
5月份国内车市仍陷低谷,继4月产销环比、同比双降后,市场萧条情绪更浓。根据中国汽研中心数据,5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环比下降14 .36%和13 .95%。受销售拖累,资本市场对汽车行业也普遍看空。有证券分析师甚至将汽车板块列入四大风险、建议规避的板块之一。
急转直下的车市让人对车市发展重新审视,除了不利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之外,政策也被认为是阻碍车市发展的诱因。有专家认为,汽车市场饱受政策而大起大落之苦,过山车式的政策调控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企业更是处于被动调整中,很难做作出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无论车企还是消费者,都期待一个稳健发展的汽车业。
全年负增长可能性加大
5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131.27万辆和119.47万辆,产量接近于去年全年产量最低点——8月份的127.8万辆。但与去年相比,今年高通胀、日系车减产、油价上涨、城市停车费大幅飙升等诸多利空因素,让人觉得三季度以及下半年车市很难见到起色。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全年车市呈现负增长的情形并不是不可能。
车市低迷,已经对汽车企业造成立竿见影的冲击。据报道,年初至今,部分国内上市车企大面积亏损,一季度,4家上市车企——一汽轿车、一汽夏利、长安汽车、上汽,有3家净利下滑。其中长安汽车的收入、净利同时下降,一汽轿车净利下滑44.16%,一汽夏利净利更是减少75%。
整车企业的萧条已经蔓延到全行业,特别是采取限购措施的北京汽车流通行业,如今仍处于迷茫寻找出路的阶段。一位北京的一汽丰田经销商告诉记者,从年初至今,不少车企、经销商都纷纷传出裁员、减薪的消息,他预计这种情况到下半年会更严重。在年初,大多数企业高层对今年的市场预测还主要集中在10%~15%。市场形势急转直下,甚至超出专业人士预期。
之所以连这些专业人士都大跌眼镜,并不是专业人士判断失误,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消费政策的朝令夕改让人始料未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政府便迅速推出消费刺激政策,推动并促成了中国车市空前繁荣。而在经历2年多的向上增长后,一系列限制甚至遏制车市增长的政策却纷纷出台,正如北汽董事长徐和谊所说:“时隔一年,汽车产业像是过山车,国家由大力支持发展,转化为所有的鼓励政策纷纷取消或结束,想办法遏制这个产业的发展。”
“还远远没有到最困难的时候。”京城一位日系品牌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上半年北京车市的销售滞涨、库存积压,到下半年会表现得更加突出。“6、7、8连续3个月的销售淡季,估计会有经销商扛不过去。而为了完成目标、消化库存以及回笼资金,惟一的办法只有降价促销,价格战将愈演愈烈。”
长远考量不必过度紧张
始料不及的不仅是车市生态,从宏观到微观,种种南辕北辙的错位更是让人看不懂。通胀持续向上,经济整体向下;体内资金紧缩,体外资金活跃;想买车的人摇不到号,摇到号的人却不买车……以至于有评论人士认为,国内市场进入最为复杂的走势区间。
正因为如此,前两年高歌猛进的市场增长戛然而止,如今车市惟一的悬念在于:这样的低迷态势还将持续多久?
虽然遭遇这样那样的难题,但无论世界银行还是国际投资,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判断依然是向好。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国内经济增幅仍然将保持在8%以上区间,而在未来5年期内,国内经济仍将保持持续稳定高增长态势。
这或许为国内车市吃了定心丸,2011年的车市低迷,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调整。
日前,知名商业咨询公司Alix Partners艾睿铂发布一项名为《2011年中国汽车行业展望》研究报告称,整个市场销售额从现在至2016年将保持高达15[FS:PAGE]%年平均增长率。
在今年年初的几个月,中国的汽车市场的确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放缓,”Alix Partners负责人认为:“尽管如此,参与我们调查的跨行业的高管们对于市场长期增长仍然非常乐观,他们认为在2016年之前中国汽车市场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2%至15%。即便没有像2009年那样的高增长,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数字。”
报告显示,中国车市高增长预期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家庭财富的增长。目前,中国家庭年收入超过6万元的城市家庭中,72%拥有一辆汽车,但是这个收入层的家庭只占少数。未来5年收入超过这个门槛的家庭数量预计将翻一番。
有了这一结论垫底,今年车市萧条大可以不必看得那么严重。车市周期性反复增长,正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从价格、资本战衍生出的优胜劣汰,对企业短期来说一场激变和阵痛,但长期来看,或许也是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的良性循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