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国内经济数据陆续发布,结果令人失望,从工业增加值、银行贷款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均出现大幅放缓。疲软的经济数据暴露出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隐忧。
对全球经济而言无疑这也是个坏消息,由于欧洲衰退不减,美国、日本经济复苏难现,外界对强势中国经济的希望自然放大。
这种落差同样应用于中国汽车。虽然国内汽车产销同比依然增长,但4月份环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产销分别环比下降12.39%和11.65%。毫无疑问,这是车市明显放缓的预警,尤其对判断今年车市将出现两位数增长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前4个月车市实际数据比多数企业的预测增长相去甚远——库存逼近警戒线,优惠已经降到底,虽然只是二季度,已经不止一家车企调低了今年的销量预期。
经济出人意料放缓
让外界颇感意外的是,包括投资、进出口、信贷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关键经济指标,全部在4月份慢了下来。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达到3年来最低。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销售额的同比增幅也分别放缓至20.2%和14.1%,低于3月的20.9%和15.2%。
不止于此,在这之前公布的贸易数据同样让人失望。4月份,进口同比仅增长0.3%,与2011年平均25%的月度同比增幅形成明显对比;出口同比仅增长4.9%,3月份的增幅为8.9%。此前外界对进出口增幅的预期强劲得多,一些经济学家预期增幅将在8%至11%之间。
进出口顺差进一步放大,4月外贸顺差从3月的52.5亿美元跳升至184亿美元,高出商务部此前预测近一倍。
“这些疲弱的贸易数据可能出乎官方的意料,”野村证券认为。就在一个月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表示,4月份出口和进口增长都将有起色。
最新的外贸数据进一步打消了人们的期望。在上个月举行的全国最大规模的贸易展销会广交会上,以往两位数增长的出口定单首次出现下滑,同比萎缩了2.2%。
正是担心中国经济的健康状况,上周央行下调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中国央行6个月来第三次下调存准率50个基点。
一般观点认为,下调存准率将起到提振经济的作用,因为银行将有更多资金可以放贷,分析机构预测,存准率再降50个基点,借此可以向中国经济注入大约4000亿元人民币。美国美林银行判断,下调存准率是一个强烈信号,“这表明中国在并不客观的经济预期前,将进一步放松流动性状况”。
车市难度大于预期
对于习惯了两位数增长的国内汽车业来说,2012年或将成为不得不变换节奏的调整之年。前不久某机构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 I)显示,4月中国PM I为53.3%,汽车业PM I却走低至50%以下,这也是首次汽车业PMI指数低于整体平均值。
实际市场情况比数据显示的更凶险。日前有传闻称,迫于库存压力,某老牌日系合资企业进入了长达半个月的停产。消息一出,引发了业界对整个汽车市场的深层忧虑:合资企业尚且如此,自主品牌以及后来者的状况将更加艰难。
虽然国家不大再可能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鼓励性政策,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府应同时避免出台可能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政策。在去年政府将汽车业从“鼓励类”剔除后,各地的汽车限购令、利率上调等不利因素开始负面左右着汽车行业。不久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就发言疾呼,在人民币升值以及劳动力成本、财务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倘若城市限购的范围继续放开,汽车产业将不堪重负。
客观规律来看,中国车市在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近10年后,近期出现一段时间的调整在所难免。特别是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国内汽车市场增幅势必将继续放缓。4月份的经济数字给人浇了一盆冷水,今年车市到底是否会有多难,现在还很难说。但从前4个月高档车大打价格战、中高档车持续萎靡滞销等种种迹象来看,下半年车市竞争之惨烈、车企开拓市场之难度一定会大[FS:PAGE]于人们预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