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来是跨国车企巨头们技术、资金甚至是标准的输出地,但在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后,不经意间,中国已经成为左右全球汽车发展的风向标。
不用说两年一次的北京、上海车展已成为跨国车企趋之若鹜的热地,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中国喜好、中国元素也成为跨国车企必须权衡的因素。北京车展上,超过百款在中国推出的全球首发、亚洲首发车型,很大一部分正是针对中国特定而生。
时光回溯10年,这绝对不可想像。彼时合资汽车企业即使是改动一个螺丝,也必须经过跨国总部批示。如今全球车企的眼睛都盯着中国,在中国表现如何,直接决定跨国车企的全球权重定位。
跨国车企越来越“本土化”,本土车企也同样在进步。多年来,配置较低的入门级轿车一直主导着本土车企产品线,但从今年开始,更多设计、品质大幅提升的本土中高级车轿车崭露头角。自主品牌不再是弱不禁风,中国汽车从未像现在这样,其一举一动牵动全球车企格局。
为中国改变
“我们将继续坚持‘改变’的步伐,多听来自中国的‘声音’。”雷克萨斯中国副总经理郎立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久前的北京车展上,雷克萨斯推出了首发中国的ES 250系列车型。
与雷克萨斯类似,中国车市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专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推出的“特供”车型。宝马推出了长轴距3系列,英菲尼迪推出了加长的M系列……几乎所有跨国汽车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都开始更多考虑中国因素,强调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中国车市变化实在太快了,你设定的战略目标一个月以后可能就要变样。”捷豹路虎中国CEO高博告诉记者,正因为此,他认为跨国公司本地化决策和生产是在中国做大的必要条件。
早在捷豹路虎决定今年国产前,不少跨国车企老板已经明白了中国竞争的内涵。在中国,跨国品牌运作成功的标准不仅是卖了多少辆车,而是它们能不能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甚至是品牌。通用、本田、日产、现代都已经推出针对中国的合资自主品牌,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名单上预计将写满每一个跨国车企的名字。
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这些合资自主品牌加上市场上已有的国际、本土品牌,使中国车市品牌数量拥挤不堪,没有人相信它们都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但后来者依然趋之若鹜。
并不是后来者头脑发热。尽管国内车市已基本被跨国巨头瓜分完毕,但在预计容量还将翻番的巨大潜力市场面前,仍然存在巨大空间,也自然存在重新勘定市场格局的可能。在巨大诱惑面前,没有汽车企业会拒绝通吃或者是翻盘的机会。
本土势必崛起
尽管中国车市的主客变幻之快让境外人士吃惊,但联系到世界经济力量在过去10年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中国汽车的崛起并不显得突兀。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已经引发了全球政治、经济大变局。
数字说明一切。高盛公司预计,到2050年,世界上最大的 5个经济体将由“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美国组成。新兴国家的崛起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每一个角落。
在预计将改变世界格局的经济力量中,中国汽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虽然本土汽车在过去两年市场份额不断下滑,但这并不代表本土汽车将就此一蹶不振。事实上,近半年来推出的长安逸动、上汽荣威950、广汽传祺SUV,这些涵盖经济型轿车、中高端轿车以及SUV等各个细分空间的最新产品,在设计、品质以及标准观念上与跨国车企相比已毫不逊色。
即使是权威评测机构数据也证明,本土汽车与跨国公司的可靠性差距正在缩小。去年10月,上汽和吉利汽车在欧洲安全机制下的撞击测试中表现优秀。
可以预期,这些变化只是中国汽车整体崛起的一个开始。
在一个预计2020年前汽车销量将增长至3000万辆的大市场,竞争尽管激烈,但机遇总是大于挑战。中国汽车没有什么不可能。
未[FS:PAGE]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