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没有想到的是,1900万辆规模的中国汽车产业不仅已跻身国内最重要支柱产业,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大国政经博弈和利益平衡的筹码。
在2月14日习近平副主席即将访美前夕,部分美国利益团体又开始打中国汽车牌。1月31日,美国制造业联盟和美国参议员召开新闻发布会,指责中国对汽车产业的补贴损害了美国产业,呼吁美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对产自中国的引擎、汽车电子设备、轮胎等相关产品发起更多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2011年,美国与中国间的汽车零部件贸易逆差接近100亿美元。
美方此举可以被视为对中方的报复性举措。去年12月中旬, 我国商务部曾公告称,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实施期限2年。
更早之前,在美方压迫下,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发布关于中美轮胎贸易纠纷案的裁决结果,判定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符合世贸规则,美方对产自中国的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
毫无疑问,在政经贸易远未达到平衡共识的范畴内,类似这样你来我往的制裁与反制裁还将继续,对那些期望走出海外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难免会成为中美贸易战的受害者。
中国汽车再成“出头鸟”
2012年适逢美国大选年,每逢这个敏感时刻之前,中国主题总是会成为在野党以及国会议员对总统发难的好借口。
今年也不例外,密歇根州民主党参议员德比·史德博诺Debbie Stabenow联合美国制造业联盟在美国国会上召开吹风会,呼吁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口汽车零组件设限。
“我们必须在贸易执法上更加积极,特别是对中国增加汽车零部件等策略产业的补贴。”俄亥俄州民主党参议员Sherrod Brown表示。
不难理解,同密歇根州一样,俄亥俄州也是美国汽车制造密集的产业基地。“我们必须促使总统有机会实现公平竞争的承诺。”美国制造业协会主席斯科特的措施更加强硬。该协会代表北美钢铁工人及钢铁业者的利益,一直以来都是坚定的对华贸易制裁支持者。
按照斯科特的说法,倘若美国不能在2020年之前出台针对中国零部件的反倾销政策,那“中国在我国汽车零组件市场上的占有率将超过五成,导致成千上万的美国工作机会消失”,因此,美国必须坚决反对和阻止这一威胁。客观来说,如此危言耸听的提法在美国颇有市场。
可以看出,美方推出限制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呼声的时机颇费心思。在此之前一周,奥巴马表示正在创建新的贸易执法小组,以打击中国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这个时候提出针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反倾销,很有可能使美国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诉讼,并由美国商务部展开调查,最终演变成针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惩罚性关税。
更引人注意的是,再过一个星期,奥巴马将在白宫接待来访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这势必会给双方首脑会晤增加不和谐因素。
美国并没有捞到好处
一定程度上,2011年美国在中美轮胎特保案上的胜出,鼓舞了美国继续打贸易战的决心。
今年1月24日,奥巴马在发表国情咨文谈到中美贸易争端时,就不无自夸地说:“本届政府针对中国提出的贸易救济案例,数量是上届政府的近两倍,而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阻止了中国轮胎大量进入,1000多名美国人保住了工作岗位。
可以看出,在美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与中国进行多方纠缠无果后,将注意力转到了贸易保护上来。在部分企业的催促下,美国政府官员将中美商业冲突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谓的中方贸易保护问题上。特别是在大选年的背景下,台上官员和台下在野党频频发出警告,针对中国贸易说出一些狠话。
美国国务院经济事务官员罗伯特·霍马茨Robert Hormats日前表态,中国贸易保护造成了中美贸易扭曲,不仅不利于美国公司[FS:PAGE]公平竞争,对美国就业也构成了直接威胁。
100亿美元的中美零部件贸易逆差看似可以成为美方贸易不平衡的借口,但同轮胎特保案一样,这实际上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申辩。
根据美国福布斯提供的数据,在针对中国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后,2011年美国进口的中国轮胎数量比2009年减少30%。与之相比,美国从加拿大的轮胎进口增加了30%,韩国增加了110%,日本增加了44%,印尼增加了152%,泰国增加了154%,墨西哥增加了117%。显然,美国拦住了来自中国的轮胎,但本地生产却没有增加。
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并没有占到便宜,得到的只是中国针对美国的大排量汽车高额关税。贸易战起,中美双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