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标1 新能源车较量拉开大幕
新能源车可以避免摇号的限制,北京将在2012年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主战场。
喧嚣甚久之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2011年终于看到了民用化的曙光。由多个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也为新能源车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了众多优惠政策和便利。在北京,成为其可以在市场上立足之根本。
在2011年,值得提及的新能源标志性事件,其一是雷克萨斯低价上市的CT200h,另外一个则是高价登场的比亚迪纯电动车。在2012年,丰田第三代普锐斯即将国产上市。在这种日系率先发力的情况下,以通用和大众为代表的美欧跨国车企,必然不会放任日系抢占新能源先机。如今,通用沃蓝达已经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间的较量,将在2012年拉开大幕。
风向标2 中高级车竞争再升级
随着第七代凯美瑞在2011年年末上市,中高级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
对于第七代凯美瑞来说,2012年是必须拿下的一年,同样,丰田能否在中国市场翻身,这款车的成败也举足轻重。而在2011年取得了月销量过万好成绩的第八代索纳塔来说,如何进一步提升销量,稳固自身在中高级车市场的地位,也是现代新计划的重点。
尽管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日系三强、德系双雄、美系老将和韩系新贵等等超过10款的中高级车,但在2012年,还会有更多新车型加入到这场战斗中。作为雪佛兰冲击中高端车市的重要一击,雪佛兰迈瑞宝将在2012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毋庸置疑,2012将是中高级车战斗最为激烈的一年。而北京作为国内一线城市的最重一块阵地,也是各大车企中高级车型的必争之地。尽管限令依旧,但这不会影响北京重要的战略地位。
风向标3 高档车继续领跑车市
在2011年北京的限购令之中,以奔驰、宝马、奥迪为代表的高档车,成为最大的受益群体。这一态势,在2012年还将继续。
北京的限购令最直接的影响,是提升了北京整体汽车消费的价位水平。无论是首次消费,还是更新换代,都由此为高档车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在2012年,可以确定的就有国产奔驰的GLK、国产宝马的X1和新3系等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随着奥迪在2011年扩大产能、华晨宝马第二工厂投产以及北京奔驰研发中心和发动机工厂的建设,都为高档车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基础的保障。北京市场的热络,让车企看到更多的空间,纷纷在2012年设定下更高的销量目标。2012,依然是高档车的好日子。
风向标4 公车改革带来新机遇
随着2011年11月18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发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公车改革让众多车企特别是自主品牌看到了新的机遇。
根据新的公车细则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其中机要通信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6升,价格不超过12万元;新能源轿车扣除财政补助后价格不超过18万元。
这个被称为“双18”的公务车采购新规,几乎完全按照目前现有自主品牌车型而设定,意在扶持本土品牌,限制合资品牌在公务车中的应用。但对于合资品牌来说,面对这一变化,也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专门针对政府采购的特型特价车自然会应运而生。自主品牌想获得市场认可,不能只依靠政策,还要在品质技术上多下功夫。
风向标5 自主遭合资自主围堵
2011年是合资自主品牌元年。广汽本田理念、上汽通用宝骏630等合资自主率先上市。而在2012年,还会有东风日产启辰、现代、大众等众多合资自主车型排队等待。
拥有合资车品种和自主品牌价格的合资自主,自诞生之日起便被称为自主品牌杀手。这种情况在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效应会进一步放[FS:PAGE]大。
目前以比亚迪、吉利、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北京的表现都难称理想。北京的高经营成本,也成为自主品牌不能承受之重。而随着合资自主品牌的蜂拥上市,北京对于低价车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种局面在目前来看,几乎就是一个无解之局。
目前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做出战略转型,奇瑞发布全新的高端品牌,比亚迪收缩战线全面提升产品品质。未来自主品牌和合资自主,是二虎相争还是和平共处,还需要市场自己证明。
风向标6 车船税难撼车市格局
新的车船税已经在2012年正式实施。但从各界人士的反应来看,这一政策的调整,并不会对汽车市场产生太大的冲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我国车船税新政策将分为7个梯度按照排量进行征税,排量在1.0升及以下的乘用车的车船税有所降低,1.0升以上各档乘用车的车船税都将不同程度提高,排量越大所缴车船税越多。
原则上,这一方案的设立核心,是遏制大排量提倡小排量。但目前的市场情况却与之截然相反——中高端车走势火爆,微型车销量却出现明显下滑。这其中既有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原因,同样也是消费环境使然。
以北京为例,严格的限车政策、高昂的停车费用,都是消费者弃小买大的原因。而想要通过车船税实现这一环保目标,无论从税费标准还是梯度标准,都还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空间。
风向标7 日系品牌全面反击
对于日系品牌而言,2011年先有日本地震,后有泰国洪水。几大不可抗力事件的连番发生,导致日系品牌在全球销量整体下滑。
在中国市场上,经过2011年下半年的调整恢复,日系在产能上已经得到全面恢复。同时通过最后一个季度的强力价格攻势,也使得全年销量有所回升。但2012年,才是日系品牌全面反击的一年。
得益于丰富的产品线和对全产业链的控制,东风日产在2011年取得了令其他日系品牌艳羡的好成绩。在2011年公布的新中期计划中,东风日产在中国还将有规模更大的产品研发计划。
作为日系最大代表的丰田,自去年常熟研发中心建立开始,研发力量向中国倾斜的态势已经清晰。日系终于全面转变对华策略,开始认真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设计研发中国人喜欢的车型。
得中国者得天下,曾经选择北美市场而忽略了中国的日系品牌,终于开始醒悟了。而北京作为首都,其影响力和风向标的作用毋庸置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