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字当头促中国车业深度变革

时间:2014-12-22 15:24:36 来源: 作者:管宏业 点击:
关键字:
摘 要:2012年,“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基调为汽车业升级调整留出了可以作为的时空。

  被外界评为2011年度汉字的“限”字,同样也适用于国内汽车业。年首至岁末,一连串的限字贯穿其中:多地车市限牌、下乡优惠取消、政策红利终结、汽车社会困惑、车市增幅放缓……如果以过去10年为一个坐标,2011年不仅将成为近年来增长最缓慢的一年,或许也将成为最不具有代表性、但是最具有启示意义的一个坐标。
  不出意外的是,大凡这种从高速跌落谷底的行业发展,都会伴随泡沫破裂后的牺牲和阵痛,车市增幅从2010年的32%跌至3%左右,首当其冲的是商用车企业和自主品牌,这符合客观规律,政策“着陆”过程中,受伤的总是与政策相关和实力最薄弱的一环。
  展望2012年车市,同样离不开政策风向,离不开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中,2000万辆规模的中国汽车业既要避免硬着陆,也不太可能再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为行业升级、企业调整留出了更多可支配的时空。国内汽车业由大转强的过程中,2012年将成为有可为的一年。

2011 告别疯狂增长

  在经历了2009、2010连续两年30%以上的疯狂增长后,国内车市在2011年失去了猛进的动力。据统计,去年前11个月产销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1672.83万辆和1681.56万辆,同比仅增长2%多一些。即使再加上12月的产销量,全年产销增幅也止步在3%左右。
  这显然让年初那些企盼中国车市表现的淘金者大失所望,更让行业人士始料未及的是,汽车普及所带来的能源、污染等问题,已经不止限于行业内,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汽车成为城市无序规划、环境不断恶化的替罪羊。
  也正因为此,2011年成为行业政策的拐点也就不显得意外。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汽车政策淡出的迹象就已经明显。到2011年1月北京开始实施小客车指标申请摇号,正式意味着中国汽车消费政策风从“促”转为“限”,“限”成为2011年中国汽车政策的关键词。
  在所有市场参与者中,自主品牌和商用车企成为受伤最严重的两个典型。中汽协统计显示,去年前11个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552.35万辆,同比下降2.34%,市场占有率下降3.28个百分点。更加体会到市场严寒的是商用车企业。 2011年前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下降8.68%和5.93%,宏观经济调控对基建投资带来的利空,在商用车企身上表露无遗。
  另外颇具意义的拐点出现在强势合资企业,2011年已有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3家单一品牌的合资企业达到了产销100万辆的规模。对部分合资企业而言,与其说是担心中国车市变冷,倒不如说忧虑更多的是产能不足。正因为此,包括一汽-大众、神龙汽车、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在内的合资企业纷纷增资扩产,未来3年内,破解整车产能瓶颈将成为众多合资品牌未来5年工作的重心。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打通行业主管部门关于产能扩充的政策通道,合资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投入了合资自主的怀抱。在广本理念之后,更多的合资自主品牌登上工信部产品目录。东风日产启辰、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一汽-大众开利、上海大众天越、北京现代首望都已规划成型。由于合资自主兼具合资品牌的品质优势和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更能迎合国内二三线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正因为此,2011年成为合资自主品牌的集中爆发点。

2012 突围转型升级

  站在2012年年首展望,虽然车市增幅不可预测,但过去一年车市的诸多特点已经为今年发展做了铺垫。再加上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都决定了2012年不可能成为大起大落的一年。
  在“稳中求进”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原则下,相信2012年国内车市增长将比2011年有不少起色。从去年3%的转折点回归5%--10%的理性增长。这种改变利于国内汽车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汽车消费持续健康增长。
  是时候转变思想观念了,对于那些习惯动辄百分之三五十高速增长的人来说,2011年并不是国内[FS:PAGE]车市的滑铁卢,相反,通过放缓节奏,车市和企业都有机会进入行业发展的调整期。对内,企业需要内部调整结构,向着更节能减排的方向升级;对外,汽车业需要与能源供应、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多方面社会因素协调起来,以取得汽车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都需要在2012年有明确和突出的表达。在一个处于恢复性增长的历史新阶段,汽车业必须就如何转型升级,明确自主创新的方式和方法做出有益的调整,而不仅仅是着眼于“多收了三五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