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汽车人》在一片祝福声中应运而生。与所有专业刊物不同的是,我们创办的是一家“汽车人咖啡厅”。
“汽车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与汽车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一切体力和脑力劳动者,而且包括所有驾驶汽车、关注汽车、谈论汽车、热爱汽车的不同人群。由此望去,不属于汽车人的“异类”已经所剩无几。因此,我们的办刊思想是“海纳百川”,服务对象亦不能特指汽车界的从业人员及其单纯的汽车消费者。
事实上,汽车从来就没有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特立独行”,而是恰恰相反,一部汽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因为它所传递的是人类先哲们很早就有过的一种集体企盼,所凝聚的亦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
诚如有人把传说中的“嫦娥奔月”视为浓缩了现代尖端科技的“神六”最早创意一样,几千年来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的“缩地法”传说,亦可被视为中国人对于汽车的最早创意。甚至我还以为,成功塑造了“神行太保戴宗”人物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以及出色设计了脚踏风火轮哪吒形象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子孙们,是否可以共同拥有汽车创意知识产权的身份,试着向有关方面申报一下专利。同理,外国先驱们类似的“超前创意”也是俯拾即是。总之,循着有关汽车的人类思维轨迹一路探寻就会发现, “汽车人”是早于汽车就有的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没有国籍。
“汽车人咖啡厅”的功能也是宽泛的,因为它既可以让“装上了轮子的人生”拥有一份品咂咖啡式的惬意,又可以成为不分性别、不分肤色、不分贵贱、不分你我的所有人自由来去的休闲小筑。我们的服务宗旨亦因此而清晰:除了恶意的情绪宣泄以及一切不礼貌、不友善、不和谐的行为举止,全世界的汽车人都是我们的“上帝”。当然,把一本刊物定位在“汽车人咖啡厅”的角色上只是一种比喻,确切说是我们试图通过这一独特的审美方式,通过编读之间的密切配合和不懈努力,为当代汽车人营造一座美好而又健康的精神家园,让一切怀有“汽车情结”的人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心灵绿地。
客观讲,“情结”是大自然共有的专利,就像白云恋着蓝天,小草恋着土地一样,其中凝固的都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情结”对于事业的表达方式因而也很像热恋中的情人,双方一旦擦出爱情的火花,都会从心底里爆发出一种无法遏止的情感冲动,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的话说就是,世界和人类的本质本源,都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受人的意识和下意识所支配的情感冲动,既是人人共有的生存本能,亦是人类改变世界和完善自我的原始驱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关注的汽车人的“汽车情结”,不仅与汽车这一宏伟壮丽的事业相关,而且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
“精神家园”是近年来颇为时尚的一种说法,虽然流俗却并未过时,原因就在于精神属性的无所不能,常常把人置于想入非非的尴尬境地。然而,当我们得知一切纷扰人生的名和利,都不能成为人生的价值观,金钱和财富亦不能成为生命的支点时就会清醒地看到,当代中国人对于精神家园的渴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无庸置疑,站在这样的视角上,肩负着为汽车人打造精神家园的使命来关注一代又一代中国汽车人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从未放弃的“汽车情结”,同时也就增加了几分非同凡响的世界意义。
中国汽车工业曾经有过一段不太理想的缓慢成长过程,直到改革开放国门洞开之后才渐渐找到了感觉,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有趣的是,回首已往的成败得失虽然会有很多想说的话,却不是非讲不可,原因就在于无论是中国人的“红旗”、“解放”情结,日本人的“丰田”情结,美国人的“福特”情结,德国人的“奔驰”情结,英国人的“劳斯莱斯”情结……等等,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仅仅是“汽车情结”本身就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显然,即便是专门为中国汽车人打造的精神家园,同样可以成为世界汽车人信步其间的心灵绿地。出于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我们的办刊路径自然会是通过关注汽车人的五彩人生,由衷地赞美“工作的美丽”。
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工作着之所以是美丽的,是因为其中饱含着无怨无悔的付出与奉献,饱含着高尚的人生情操,而奉献与付出之所以会给人一种美丽的感觉,还在于所有的奉献与付出背后,都有一个支撑着它的“职业情结”,而且与CEO、白领和蓝领的分工差异毫无关联。汽车人的精神家园不论先来后到,没有主宾之分,凡是愿意为它锄草施肥,浇水灌溉的人,都可在此定居,成为它的当然的主人。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尊重人与人之间原本就不相同的个性与独立尊严,赞同人生价值观的多元性决定着人生选择多样性的基本观点。“汽车人咖啡厅”因而不会心存偏废,在观念上抱残守缺,对来宾厚此薄彼。我们的最大愿望是使出浑身的解数,为所有前来做客的汽车人提供一流的服务。
好啦,“汽车人咖啡厅”已经开张了。来吧,请尝尝我们为您精心煮制的各种咖啡,看看哪一个专栏更适合您的口味儿,《汽车人》随时恭候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