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时代

时间:2014-12-22 15:25:18 来源: 作者:陈瑶 点击:
关键字:
摘 要: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在中国汽车市场远未成熟到以“文化”与“技术”为导向的时候,那些切合中国市场需求、同时又能够看到未来趋势的品牌,均有可能获得国人的芳心。

  “先来”与“后到”,两个词总是会带有点不同的感情色彩。前者被默许为拥有优势,后者总是会受到太多的质疑。因为先来,即意味着先机。
  这并不为错,但需要做一点完善,先来者固然有先机,后到者也并不是没有机会。在汽车圈,经常会听到一句熟悉的媒体点评是:“市场留给这个品牌的时间不会太多了……”但是,如果当下的市场还处于初级消费状态,那么,这句话就不合适用于即将出现的成熟市场。
  最近和两个朋友聊天,一个同样的问题,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画面。A君,46岁。B君,32岁。同样的购车预算,前者倾向于某主流德系品牌,理由是“这是大家都认的品牌,技术品质都很好……”后者则选择了某小众欧系品牌,理由则是“不愿随大流,这个品牌最适合我……”显然,这代表了两种消费观。一是按照市场惯性(有品牌导向作用,并非该品牌不好),一是按照内心需求。
  20多年的合资合作,中国汽车市场基本被跨国巨头所占据,市场格局初定,品牌形象各有不同,但如若完全依据惯性,市场永远都不会向前发展!一个悖论是,汽车这个大宗消费品,很多国人“并非为自己买,而是为别人买”,为了一个闪亮的LOGO,为了他人的目光,能够舍弃一些更适合于自己的性能,比如空间,比如动力……而从众的消费心理,也让某些选择带有点“盲目”的色彩。
  在中国,汽车虽还未脱掉“身份”的外衣,所幸的是,理性的消费趋势已经出现。某些消费者,甚至比4S店的销售顾问还专业,能够对比各个品牌同等产品的所有性能,从而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车型。更重要的是,“80后”逐渐成长为消费主力,他们更注重品牌与个人特质之间的切合,同时又愿意彰显自己的个性。事实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在中国汽车市场远未成熟到以“文化”与“技术”为导向的时候,那些切合中国市场需求、同时又能够看到未来趋势的品牌,均有可能获得国人的芳心。以PSA、菲亚特和斯柯达为代表的小众品牌,尽管还不属于市场的主流品牌,但是以一种“文化范儿”,却越来越多地得到了认同,全球能够有百年历史的品牌,并不多见,它们的历史,已经对其品牌进行了说明与阐释。与此同时,技术拥趸们还将会看到,除了“TSI+DSG”之外,全球先进的技术还有很多……
  当然,最重要的考验在于,再多么“牛”的品牌,是否能以最大的诚意来面向中国市场?无论是技术导入、品牌理念展示,还是对中国用户的尊重,乃至于与中方合作伙伴实现共赢。
  未来,会是谁的时代?现状只是暂时,最终是靠诚意说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汽车人》杂志社电话010-63045013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