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2011年的推广预算给砍了,全力转向网络,再见纸媒,再见广告!”SOHO中国CEO张欣,在微博中如此不加掩饰的告白,让诸多的平面媒体尴尬不已,情何以堪?
车业同样如此。北京一纸限车令,将2011年的中国车市带入到惶恐境地。车企开始大幅削减广告投入费用,一场广告争夺战在媒体之间展开。某门户网站工作的朋友颇有点炫耀地告诉我,网站一年广告收入是平面媒体的多少多少倍,现在车市下滑了,车企要削减的,肯定是平面媒体的投入。
我承认,网站的平台比平媒大很多,他们有很多衍生的新工具,不受限制的空间,让这个平台充满了无限可能。但是,我也告诉他,某车企市场部负责人最近才和我谈起,2011年,他们的广告预算会向平媒增加一部分。
原因很简单。网站为了抢时间,尽管信息转发得铺天盖地,但消息雷同,思想缺乏。2011年,当市场形势不能确定时,有限的投入就应该产出更有效的传播。相比网站,平媒却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形成观点,进而影响消费者,而不是单纯地刊载新闻通稿。
当然,也并非说网站不能做深度,但网站一个专题的策划和执行费用,对于车企来讲,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网站目前做专题的方式,也多以转发平媒或者特约专家的报道评论为主。
即使现在各大网站都在努力朝原创的方向转型,也从平媒招兵买马组建自己的原创团队。但个人认为,由于网站特性所在,“快”与“深度”,不能画上完全的等号。所以,在当下的环境中,“平媒消亡论”未免言之过早。由于属性不同,网站和平媒实际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前者更适合信息的快速传播,后者则更倾向观点的深度发散。我们欢迎新生事物的诞生,但是并不认为会因此削弱自身的竞争力。
本期《汽车人》杂志,之所以要推出专题《车业“微”动5000万》,正是源于微博已成为各大网站的新竞争力,在他们争相邀请车企管理者进驻自己的微博平台时,我们希望能够从观察者的角度,认真审视这一网络工具的商业化价值。这项工作,至少从行业角度来讲,还鲜有汽车媒体尝试。
而本期封面故事《动物谁凶猛》,也是配合4月份即将拉开序幕的上海车展,来总结各大汽车巨头的现状。尽管在网络中,这些信息都会存在,但分散的信息始终没有集合的力量来得那么强劲。平媒,尤其是杂志,将能够填充网络的空白地带。
所以,借用约翰·唐恩的一句话来收尾这篇“编者按”:“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大陆就少了一点;如果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汽车人》杂志 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