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在华生产 hold住

时间:2014-12-22 15:21:18 来源: 作者:管宏业 点击:
关键字:
摘 要:对那些依旧徘徊在本地化生产门槛之外的萨博、斯巴鲁等国际汽车品牌来说,它们一定深刻感受到,中国政府对国产合资汽车企业的准入制度正在进一步收紧。  

  对那些依旧徘徊在本地化生产门槛之外的萨博、斯巴鲁等国际汽车品牌来说,它们一定深刻感受到,中国政府对国产合资汽车企业的准入制度正在进一步收紧。
  9月份,工信部发布了乘用车行业新市场准入规则的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只有“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具有生产能力和条件”的公司才允许在中国生产汽车”。
  虽然浙江青年与庞大汽贸已经于今年6月份成功联合竞购了行将破产的萨博品牌,但行业主管部门显然不如庞青年和庞庆华那样乐观,据报道,发改委曾专门召集二庞到北京开会,希望二者慎重考虑其竞购方案。而对斯巴鲁来说,在与奇瑞汽车经过艰苦的合资谈判,二者即将在大连投巨资建厂之际,却传来发改委对斯巴鲁身份的质疑——由于丰田对斯巴鲁持有相当股份,倘若斯巴鲁在国内合资,或许将破坏“一个外资品牌只能拥有两家合资伙伴”的行业规则。
  无论官方给出的理由如何,毫无疑问,上述现象都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行业主管部门对国内汽车产能过剩以及无序竞争的担忧。
  虽然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依然徘徊在世界末尾,仅为17人一辆车,远远不及全球每6人一辆汽车的水平,但国内汽车产能过剩、企业过多的预测并不是危言耸听。
  日前公布的一个统计数据应该引起业内重视。根据公安部上牌量数据,去年年初至今年8月底上市的87款全新或换代国产乘用车当中,只有28款销量超过了国产乘用车型的平均销量。
  这一方面说明国内主流厂家、主流车型的销售集中度提高,另一方面却也反衬出,国内汽车市场品牌过多、车型过杂,更多厂家和产品处于无效、无序竞争的低水平阶段。
  当然,产能过剩的预警并不只是针对二三线品牌而言,那些如日中天的品牌更应未雨绸缪,警惕市场变调的预期。
  特别是对于前几年依然处于盈利边缘挣扎的大众来说,去年开始的市场旺销一下子让大众产品变得供不应求。基于此,2011年,大众在中国接连上马成都、佛山、仪征和南京工厂,两个大众在华产能逼近300万辆。有业内人士指出,2011年已经出现市场变奏的趋势,倘若明后年市场继续趋紧,大众或将尝到过度扩张的苦果。
  对于那些小型车企而言,日子或将更难过,边缘车企如华泰和青年汽车等,扩张的道路将更难获批;对于雷诺、萨博这样依然徘徊在外的小众品牌,或许将再也难以摆脱小众的标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