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恶化抑制车市不可避免

时间:2014-12-22 15:21:39 来源: 作者: 点击:
关键字:
摘 要:前不久,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会议讨论“十二五”交通规划,与会专家对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未来的交通状况深感担忧。

  前不久,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会议讨论“十二五”交通规划,与会专家对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未来的交通状况深感担忧,会上公布的几个数据让人很是纠结:“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430多万辆,今年上半年,日均净增1900辆,按此趋势,到2015年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届时,高峰时段机动车行驶平均时速将低于15公里,低于人们可以承受的极限。”
  北京如斯,上海、广州、深圳等等这样的大都市好不到哪里去。如果机动车时速真的低于人们可以承受的极限,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这个问题可以让人展开丰富的联想,但笔者最关注的,是交通的恶化对汽车需求的抑制作用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如何解决交通拥堵与车市增长这个最棘手的矛盾体。
  一位汽车企业高管日前预测,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会达到4000万辆的规模,而且他坚信10年后这个数据是个常态。相比之下,今年车市1600万辆的规模北京等大城市都堵得不成样子,那么未来中政府面对的将是何等的交通压力?
  除此之外,交通拥堵会多大程度上抑制增速和销量为全球翘楚的中国车市?车市的好坏有多少因素来自于交通状况的改良与否?相信这不光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事,而且也是那些真正把卖车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考虑的车企高管的事情。
  按照北京这样以平铺为主而缺乏立体构架的交通建设,很难想像,在5年内,能彻底改变交通拥堵的现状。一方面交通拥堵加剧,而另一方面富起来的中国普通民众才都刚开始过有车生活,庞大的潜在消费者和拥堵的交通现实的碰撞产生的结果,就只能是人们不开车不买车。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汽车需求肯定会得到抑制。中国车市潜力才刚刚释放,巨大的消费基数掩盖了表面上没有下降只有增长的销量,需求受到抑制的部分很难用数据统计出来。
  今年以来,北京的机动车日均净增1900辆,你很难说,交通拥堵让人们止步于买车,不再去开车,也就是说,尽管北京已经够堵了,但还没到堵得极大抑制汽车消费的地步。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有430多万辆,5年后这个数字将近翻一倍,高峰时时速达到专家预测的15公里/每小时,这个时候,你还喜欢开车吗?问题是,你能开得动车吗?
  有意思的是,解决交通压力的手段,基本上都和引导人们不开车、改换交通方式有关。比如,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提高开车成本、控制车辆的使用;政府则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加快快速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建设,引导人们不开车换公共交通,这无形中就会让人们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更有趣的是,交通、车市和经济被捆绑在一起,形成难以化解的矛盾体。一是政府改善交通,引导人们不开车,那么不开车买车何用?但车市一定要发展,汽车行业好坏、车市增长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还会适时用政策优惠刺激你去买车,这就决定了,一方面要让你去买车,但又尽量让你不去用车,那么谁去买车?有钱人可以买几辆车放在家里,老百姓不会买个车放在家里不开,人们驾车、拥有车的幸福指数一点点就会被盘剥掉,因此可以说,交通问题难解,对车市需求的抑制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当然,不排除这样一种现象:大城市交通恶化抑制了汽车需求,但二三级城市的需求强烈并得到彻底释放,尽管一些省市级城市交通也开始拥堵,但至少不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么强烈。日本东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东京市区上班的人,一般不开车,因为地铁很发达,开车没地方停,东京市民不再去买车,倒是城郊、农村几乎人人拥有一辆车。
  也许北京等中国的大城市发展还没到这个阶段,但至少说明了一个趋势:大城市的汽车消费总量肯定会逐渐走下坡路,这种饱和是交通受限被迫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这也就是很多车企市场开始转移,将重心转移向二三级城市甚至城郊、农村的原因。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