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财政部正在会同国管局、中央纪委等部门研究起草《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管理办法》,研究确定采购自主品牌汽车的标准。有消息透露,新的公务车配备办法有望进一步降低公务车的采购门槛。一般公务车的排气量从2.0L降低到1.8L、价格从25万元降低到16万元。而新方案将主要向自主品牌汽车倾斜,尤其集中在一般公务车范围内。
其实,政府加大采购自主的呼声一直很高,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的政府采购文件已经明确要求政府采购自主品牌用车不低于50%。虽然所有相关文件都没有明确规定,50%的比例究竟是采购金额,还是数量比例,但可以看出,随着国家强调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尤其是2015年要占国内市场50%的要求,政府决意开始加大采购自主汽车。
但是,政府采购自主一直以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红头文件当废纸,自主企业虽然开始屡屡进入政府采购名单,但实际定单数量极为有限。据悉,奇瑞汽车是政府采购的主要对象之一,但2009年奇瑞汽车在政府采购市场销售3000余辆,仅占2009年政府采购总量的2.3%左右,相比2008年,只增长0.4%。
虽然对于自主品牌的界定还是很含糊,但按照上述降低采购门槛的规定,1.8L排量、16万元左右的一般公务车,自主品牌已经有许多车型能够入围,比如奇瑞刚推出的G5、A5和将要上市的G6、吉利的帝豪、华晨的中华、江淮的宾悦、上汽的荣威等等,这些车型承载着自主汽车向高端发展,但它们在车市表现不佳,要让消费者接受,政府加大采购做到示范效应很重要,再说,今年千亿元的政府采购大单如果真能偏向自主一半,这种扶持的意义,是其他行为很难代替的。
其实,如果说去年宝马入围政府采购,曾一度引起人们对加大政府采购自主汽车的讨论,那么,现在政府的很多政策都明确表示支持自主,因此,政府采购偏向自主成为民声所向。但是正像往常一样,影响政府采购的因素非常复杂,没有明确的操作细节,没有硬性的规定,到头来还是空喊。
首先,“官车”在中央部委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常年来他们形成的公务用车概念很难改变,因此,各级政府会出台过多的资质要求和标准限制壁垒,无疑使自主品牌很难参加到公平的竞争之中来,所以,降低采购车型的排量和价格,只限制了范围,既然明确偏向自主50%,而具体的采购标准,就需要参照自主汽车能够入围的车型来定。
其次,在采购环节上,许多自主品牌掌门人曾呼吁,取消层层名录和招标资质限制,实现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化,在此前提下制定并完善优先考虑自主品牌车型相关政策,真正让自主品牌车型成为汽车政府采购的主要产品。
过去中央部委统一采购的车辆标准过高,自主品牌相对于合资、进口而言,同类型的汽车产品价格要低很多,甚至常常低于政府采购规定的价格下限,因而机会白白溜走。因此,即使从节约的角度来讲,不但要调整公车配备标准,如果取消排量、价格等标准限制,对自主汽车更有利。
再者,各级政府采购部门职责混乱,协议供货、公开招标也多流于形式。公务用车是政府配备给公务员办公所用,资金来源于政府,应对决定采购的人有明确的限制,使其无法通过自己的“权力”去暗箱操作。
有了偏向自主的决心,就应该落到实处。在中国政府空前扶持自主力度下,我们希望,政府采购偏向自主不再是空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