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与屁民

时间:2014-12-22 15:22:06 来源: 作者: 点击:
关键字:
摘 要:最近,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一句话掀起千层浪:“双十八”采购目录仅包含“一般普通公务车”,“没包括领导干部用车,那是另外一个系统。”

   公车改革原来也有潜规则。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一句话掀起千层浪:“双十八”采购目录仅包含“一般普通公务车”,“没包括领导干部用车,那是另外一个系统。”

  随后,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证实了这个说法:“我们讲的‘双十八’确实叫工作用车,这个工作用车是送人开会,或者送什么文件,或者像出差这种。比较高级的领导干部并不是从这里面分配车的,是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提供的。”
这个道理大概老外理解不了,高级政府官员难道不是公务员吗?在大部分国家可能是,但在中国,正确的称呼应该是领导。
  按说领导优先、领导例外的事情中国人应该很清楚,就连火灾时都是“让领导先走”。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多少次,而且还即将发生多少次,熟悉中国国情的人都心知肚明。
  但这一次,很多人还是觉得被耍了。大概是这次公车改革摆出来的民主和廉政的派头太足了,太像样了,媒体的讨论也相当热烈,以至于很多人产生了错觉,以为政治改革已经开场了呢。窗户纸一捅破才发现,特权还是特权,自己还是屁民。
  说起来,这种做法还很有历史渊源。民间故事理想化的说法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大家都知道,那是“戏说”。真正的事实更近于“刑不上大夫”。
  现代版本则是“改革到官为止”。国企改革,曾有几千万工人下岗。痛苦吗?请承受改革的阵痛。教育改革,即使按照官方数据,也有近三成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痛苦吗?请承受改革的阵痛。更不用说,现在折磨全民的高通胀了,同样,也是改革的阵痛。但到了官员这里,一切说法都变得含糊了。别说失业,就是少享受一些都不行。减少“三公消费”喊了多少年,2000亿公车消费的数据还在那里纹丝不动地摆着。
  为什么没法触动利益的核心层?我们可以骂官场,但更应该反省自己。最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就是我们整个社会已经长歪了。很多人虽然痛骂官员腐败,但是如果有腐败的机会,自己也绝不会放过。官车不受制约,但很多人视之为特权,一旦拥有,犹如黄马褂加身般威风八面。
  扪心自问,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痛恨特权,只是痛恨自己没有拥有这种特权。这是“公车潜规则”得以生存这么多年的“群众基础”。
  有网友戏言:“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智商与公务员低下的道德之间的矛盾。”说智商其实不大准确,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傻过,增长的只是发表意见的渠道和舆论的强度。在谈政改等话题尚有些遥远的时候,至少我们还有舆论,至少围观本身也有力量,至少我们是这么希望的。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