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面前,一切都变得透明。高档车市场赢者通吃的趋势更加明显,在去年超过93万辆的的市场规模中,德系三大品牌切走了大部分蛋糕,其他竞争对手加在一起被推至不足30%的市场角落。
进入2012年,豪车市场火药味更浓,由奔驰降价引发的市场震动,将豪车价值体系重新洗牌。德系三强寸土必争,二线高档车品牌只能勉力维持。赢者通吃的市场规律下,机会面前很难做到人人均等。如果说过去3年二线高档车品牌失去的只是市场份额和空间,未来三年这些后来者倘若再难突破,将真正滑落边缘再难翻身。
留给弱势品牌以及后来者的空间有多大?对此问题各车企意见不一。一汽奥迪销售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判断,到2014年国内高档车市场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翻番增长到180万辆到200万辆规模。沃尔沃中国总裁沈晖则认为,中国高档车占比将从5%逐步发展到15%。
无论是领跑者还是后来者,都认为市场空间足够大,值得企业全力投入发掘。但是在德系三强近乎垄断性的强势面前,留给沃尔沃、雷克萨斯、凯迪拉克以及英菲尼迪等二线高档车的机会,并不仅仅在于企业的主观意愿。
从2012年开始,几乎所有二线高档车企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中国眷恋”。北京车展前夕,入华仅3年的英菲尼迪公布了国产计划,东风公司董事长徐平首次确认,2014年将成为英菲尼迪国产的时间点;而英菲尼迪中国事业部总经理吕征宇则高调表示,将把英菲尼迪打造成“亚洲第一豪华品牌”;与英菲尼迪一样有望在2014年投产的还有捷豹路虎。3月份,捷豹路虎与奇瑞正式敲定合资计划,合资工厂将于2014年7月正式竣工;在不再纠缠于合资、本土身份之争后,沃尔沃的国产计划有望大大提速。原先设定的2013年国产基地投产的时间节点日益临近。至于雷克萨斯变化更大,实际上“改变”已经成为这个原先过于保守的日系品牌的近期口号,丰田中国执行副总野崎松寿表示,雷克萨斯的目标是尽快在华销售10万辆,占据10%的市场份额。
无论哪一个后来者,都显露出后来者居上的决心。无论过去的大意失误也好,还是企业自身节奏无暇顾及,这些二线高档车企都吸取了一定的教训。在重新布阵中国战局前,基本不再偏离在中国发展的核心基本点,那就是重心偏移下的本地化投入。除了意图尚未明确的雷克萨斯,沃尔沃、英菲尼迪、捷豹路虎甚至讴歌都表明了在中国生产的时间点。奥迪的经验告诉后来者,只有在中国本地化生产,才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深入了解中国市场需求、增加中国市场份额的惟一途径。
问题在于,本地化的优势早已被先来者演绎得淋漓尽致,对沃尔沃、雷克萨斯抑或是凯迪拉克来说,后来者若要在乱局中突围,本地化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更要充分发掘自身品牌的文化特色与核心价值,将北欧低调奢华、日式精致高调以及美系狂野高端风格传递给消费者。倘若按照德系三强定义的“豪华”路径前行,后来者永远只能是一个追随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