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J.D.Power亚太公司2012年中国经销商满意度研究显示,宏观经济形势及监管环境的变化,加之汽车品牌和经销商数量的剧增,导致2011年中国汽车经销商的利润同比出现下降。
报告显示,处于盈利状态的经销商的占比从2010年的81%降至2011年的63%;出现经营亏损的经销商的占比则从2010年的9%增加到2011年的20%。
J.D.Power and Associates全球零售咨询服务副总裁Charles Mills认为:“利润方面的严峻形势所影响的不仅仅是经销商。汽车品牌需要经销商持续投资,才能挖掘新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经销商的服务体验期望值越来越高。如果经销商盈利能力较低,汽车品牌也将处于劣势。”
这就需要汽车制造商在商务政策人员培训等各个层面对经销商提供营销支持,以达成共赢局面。
利润下滑
事实上,这种状况从目前几大上市公司发布的年报上也能看出端倪,庞大集团、中升控股、正通汽车、亚夏汽车和联拓集团,5家经销商集团营收平均增长28.4%,净利润却平均下降了1.1%。
据统计,今年我国主要的5家上市汽车经销商集团营收共计1184.17亿元,同比增长28.4%,但净利润合计却同比下滑1.1%至27.5亿元,平均净利率由2010年的3.0%降至2.3%。2011年,在我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而豪华品牌乘用车市场却逆市增长的环境下,经销豪华品牌汽车的正通汽车和中升控股营收增长最快:这两家经销商集团营收分别高增79.8%和74.3%至144.44亿元和419.03亿元。
亚夏汽车2011年营收增长也较快。其2010年营收为30.39亿元,低于联拓集团(33.64亿元)。而2011年同比增长17.7%至35.78亿元,超过联拓集团(30.36亿元)。庞大集团2011年营收同比略增3.1%至554.55亿元。而联拓集团是5家经销商集团中惟一营收下滑的企业。2011年其营收同比下滑9.7%至30.36亿元。利润方面,2011年净利润最高的却是中升控股,庞大集团和正通汽车分列第二和第三,亚夏汽车第四,联拓集团最低。主销豪华及超豪华品牌汽车的正通汽车,2011年净利润增长也最快,由2010年的2.76亿元大增89.9%至5.24亿元,其净利率上升0.2个百分点至3.6%,在5家上市经销商集团中净利率最高。
这也显示了入门级细分市场在中国的尴尬局面。“入门级细分市场(包括微型车、小型车和紧凑型车)共占中国乘用车整体销量的55%-60%。入门级汽车整体销量同比下滑了5%;其中微型车量降幅最大,与2011年第一季度相比下降了30%。入门级细分市场的疲软表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及其经销商的盈利表现。”根据艾尔西汽车市场咨询公司总监曾志凌表示,平均而言,来自新车销售的利润目前占中国经销商总体利润的40%,这个比例明显高于成熟市场。
与厂商共赢
2012年中国经销商满意度研究反映了经销商认为他们提高盈利能力所需的关键要素。经销商普遍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汽车生产商加大营销支持和激励措施的力度、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以及加强人员培训。经销商对汽车生产商的满意度以十分制打分。研究发现,经销商对汽车生产商的满意度和经销商的盈利能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相对于对汽车生产商满意度较低的经销商,对汽车生产商表示“欣喜”的经销商往往在盈利能力也更强。而那些经销商满意度最高的汽车品牌往往在J.D.Power车主满意度研究当中也有上佳表现。
Charles Mills表示:“长远的成功不光取决于一个优秀的产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与经销商维系稳定和积极的关系有助于实现产品差异化,更有助于实现生产商的投资回报。”
这些年,厂家对网络管理投入不可谓不大。就北京市场而言,实施限牌令后,各大汽车厂商针对北京市场出台了很多相关支持政策,帮助经销商渡过难关。如降低销售任务额、不再严格限制北京车辆外销、给予几千元的二手车置换补贴、优先为北京[FS:PAGE]供车等。
但也由于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的失误,导致部分厂家对经销商的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帮助。没有厂家这个定海神针,经销商自然会陷入“丛林状态”,竞争产生优胜劣汰,经销商集团的崛起也成为必然。
此外,平均而言,目前来自新车销售的利润占中国经销商总体利润的 40%,这个比例明显高于成熟市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发展,预期来自汽车金融、二手车、维修保养和零部件方面的利润比例会有所增加。这些收入来源往往会比新车销售带来更高的毛利率,使经销商能够更好地抗击销售波动的影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