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相关新能源汽车利好的消息让车市再度小亢奋。据可靠人士透露,重新修订后的新能源汽车规划方案已经呈送至国务院,有望在北京车展后发布。业内普遍认为,随着规划细则的明确以及发展路径的明晰,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有望获得实质性突破。
在此之前,国内汽车企业已经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做出大量铺垫。来自工信部的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年底,共有75家车企的361个新能源车型登上了产品公告,国内一线汽车企业均已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计划。
令人沮丧的是,尽管高层呼声不断,企业也积极响应,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中汽协统计,在去年国内汽车产销突破1800万辆的庞大规模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却不足万辆。
包括丰田、长安在内的中外车企,即使绞尽脑汁推进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销量也萧条惨淡,与企业期望大相径庭。对消费者而言,现阶段的新能源无论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依然还是可望而不可及。
不能说是企业不努力,也不能说是政策不支持,实际上在规划出台前,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诸多政策确已经频频发出。不久前,科技部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汽车以“纯电驱动”为发展方向;财政部最新出台的《节能型或新能源车船减免车船税实施细则》,也鼓励电动汽车行业发展。
问题在于,此前政策所规定的纯电动车发展路径,似乎正在离市场化预期渐行渐远。无论基础配套设施,还是纯电动汽车技术成熟度,都不足以支撑现阶段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普及。
在日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表示,纯电动汽车研发前景不理想,该公司正转向作为过渡方案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大众汽车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也表示,由于电池技术、成本、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影响,电动车进入私家车领域面临挑战。
事实上,即使保守如大众、PSA这样的欧洲汽车企业,也已经将新能源汽车的近期解决方案寄望于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同时满足市场需求、技术成熟、成本接受性的技术模式,混合动力已经得到了大多数跨国车企的一致共识。
回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以往政策倾向的纯电动汽车方案,无疑更先进更彻底。但问题在于,纯电动汽车美好愿景,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使是大众、丰田这样的跨国汽车巨头,对纯电动汽车的普遍预期是:到2020年全球销售份额不足3%。对能源供需紧张、环保压力日甚的中国汽车业,显然等不了那么久。
与其高瞻远瞩,不如踏踏实实回归混合动力方案。期待即将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规划,高瞻的同时,也期待更加务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