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两年的市场低迷之后,汽车行业似乎正在走向回暖的轨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汽车产销环比和同比均呈明显增长,其中1月份共销售203.45万辆,同比增长46.38%。乘用车销售172.55万辆,同比增长48.68%。
可以说,2013年中国车市迎来了开门红,但是,对于这一数据仍然要有理性的认识。去年春节时间在1月份,并且当时车市整体处于低迷期,因此今年1月份的销售数据出现大幅度的同比上涨并不奇怪;同时,1月份车市历来是当年销售的高峰期,尽管环比增长也均超过10%,但是这属于合理的范围。
不过,经过车市两年的蛰伏,2013年的车市表现也将好于往年。乘用车联席会的分析认为,即便2月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两个月累计销量仍然会实现高达25%的增长率。
车市迅速回暖
与当前北方迅速回升的气温一样,2013年1月份的车市表现可谓是超出了行业的预期。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超过40%的同比增长意味着今年将迎来一个“井喷”的年份。
单从数据来看,得出上述的结论并不为过。其中,乘用车各个类别表现出色,MPV甚至出现了超过100%的增长。据介绍,1月份,轿车产销111.53万辆和118.75万辆,环比增长13.94%和19.02%,同比增长54.15%和48.90%;MPV产销8.89万辆和10.02万辆,环比增长1.3倍和1.4倍,同比增长1.6倍和1.7倍;SUV产销23.63万辆和24.07万辆,环比增长19.39%和16.21%,同比增长1.0倍和90.54%。
现在,进入轿车销量排名前十车型榜单门槛已经越来越高,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即便是排名第十的捷达销量也达到2.4万辆,排名第一的朗逸则高达4.83万辆,这几乎已经是一家车企的销量。
2013年市场的恢复已经是大势所趋。
高增长可期?
即便1月份数据相当漂亮,但是能否达到“井喷”的程度仍然有待商榷。事实上,当前的中国车市也已经无法容忍再一轮的“井喷”行情。
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目前堵车已经蔓延到了贫困的县城,有时还会出现交通瘫痪。”
“国内汽车保有量每年以1500至2000万辆的增长,而道路每年仅增10万公里左右,预示着今后交通瘫痪会频繁发生,而且越来越严重。”他认为,目前的社会以及道路状况已经无法承受汽车业再次的超高速增长。
尤其是在2013年1月份全国各地频发的雾霾天气,更是为车业发展敲响了警钟。这让很多城市开始了对汽车排放问题的关注,限购、限行等强制性的行政措施也箭在弦上。一旦进一步扩大政策范围,这将对汽车业的发展带来进一步的阻碍。
因此,从现实的市场状况来看,尽管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基于目前中国汽车销量的基数已经足够大,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也并不是很大。
另外,由于1月份历来是销量的高峰,因此其数据也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价值,综合一季度的数据才能真正为2013年的车市定下一个发展基调。盲目的乐观,在当前并不可取,事实上,激烈的市场竞争正在使得汽车价格不断下探,应对目前的市场状况,任何车企都难言轻松。
日系触底反弹
日系车企的触底反弹也成为2013年1月份车市的一个亮点。众所周知,自2012年9月受中日钓鱼岛争端影响,日系车屡屡出现被砸现象,受进店客流量明显减少影响,日系车企也纷纷开始选择阶段性停产以规避风险。
据了解,自2012年9月日系车企销量开始大幅下滑,降幅在34.6%至64.5%之间,直到去年年末,日系车企仍为负增长。
这一状况在2013年1月份得到了扭转,根据日系三大车企公布的在华销售数据,不仅一转去年9月开始的销量下滑颓势,而且平均同比增幅同样高达20%以上。日产1月在华销量11.57万辆,同比增长22.2%。丰田1月在华销量7.25万辆,同比暴增23.5%。本田1月在华销量4.7万辆,同比增长22%。其中日产、本田结束了连续4个月下滑,丰田甚至终止了[FS:PAGE]半年的同比销量下降。
从车型销量榜单来看,在德系、美系、韩系的强势表现下,轩逸挺近前十位居第八也证明了日系车的实力。
1月份的数据尽管带来了很多趋势性的启示,但是具体的走向仍然有待市场的进一步证明。不过,对于车企而言,只有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领会到市场出现的新动向,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