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要政策更要贯彻力

时间:2014-12-22 15:22:56 来源: 作者: 点击:
关键字:
摘 要:仅仅只是几个周的时间,从60亿元的补贴推广到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示范再到新能源车优惠由补贴改为直减,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消息又翻新了几遍,速度堪比2009年的新能源车“政策年”。

  仅仅只是几个周的时间,从60亿元的补贴推广到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示范再到新能源车优惠由补贴改为直减,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消息又翻新了几遍,速度堪比2009年的新能源车“政策年”。这一次,似乎又吊起了人们的胃口,不过因为过往的经验,对于政策的期待热度却显然已经趋于常温。
  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这一条“生物链”上的所有群体,都无一例外地想问:这次会不会又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并不是故意为难政策。——编  者

十年磨剑 剑难出鞘

  按照多位业内人士观点,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次“与国际巨头同时起跑的绝佳机遇”,这句话本质上并不为过。实际上,我国从2001年就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电动汽车包括三类: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称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并由此建立了“三横三纵”的开发布局。
  资料显示,“十五”期间,由于混合动力刚刚成为技术热门、纯电动车研发没有实质性突破,科技部把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打包列入“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该项目国家投资8.8亿元,加上地方和企业配套资金,总计约24亿元。
  但遗憾的是,“十五”过后没有任何一个电动车项目进入商业化生产。“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大厂商炒作概念、套取国家补贴的手段,24亿元的投入被业界认为是“撒胡椒粉”。
  这样一个有始无终的开头,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各种政策的不了了之埋下了阴影。“十一五”前期新能源汽车发展基本处于停滞阶段,直到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促生2009年年初国务院通过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次高潮,2009年也因此成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元年”。此后3年,新能源汽车都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政策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而国内十大整车企业联手的电动车联盟也相应成立。
  但市场并不买账。中汽协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8368辆和8159辆,实际数字远远低于预期。在目前25个推广示范城市和6个私人购买新能源车补贴试点城市,都未能达到设想中的效果。
  “目前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大多‘形式大于实质’,只是想到了‘要做’,但没有太考虑‘怎么做’就匆忙上马了,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四部委将在25个试点城市以外的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或许是对已有项目效果的不满意。”一位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体制桎梏 难以打破

  政府如此密集地颁发条例,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还是如此不叫座?实际上,纵观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也不尽理想,最直观的原因莫过于技术瓶颈。但在中国,并不仅限于此。
  熟悉中国市场的人都清楚,国内常出“短命政策”,多为解一时之忧,出现新的问题再拆东墙补西墙,即所谓的“打补丁”。更有诸多政策指向不明,前后矛盾。一位车企老总曾对记者用了“暧昧”两字来形容其对车市政策的困惑,“想限制还是想发展,我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毫无疑问,这种短视的政策制定无法让人看到决策者的诚意。但消费者早已经不是10年前的“老实人”了,他们已经学会了鉴别真伪,拒绝为不成熟的技术和市场买单。
  另一方面,关联部门因利益掣肘而各自为战导致决策失败更是关键问题。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整体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各部门、各行业利益为先,各自为战。
  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在报告中指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必须选择好方向和技术路线,其次对具有战略方向性关键共性技术,要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实施重点突破。“正是这一点上,暴露出我国体制上的一些突出问题,各部门、各行业往往不能在国家目标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体制问题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这样,造成的后果,“[FS:PAGE]一是无序发展,一些地方热衷于铺摊子,重复投入、重复建设;二是缺乏核心技术,许多领域还处于起步和跟踪模仿外国技术阶段;三是条块分割,科技资源分散,产学研脱节”。而这带给市场的结果就是,政策或者不实,或者落实不下来。

出路何在?

  “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是不是最终产品,并不十分明确。混合动力车现在有了一些进展,但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发展新能源汽车下一步要集中解决哪些问题,包括技术路线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投入问题、政策支持问题,必须尽快明确下来。”温总理言辞恳切。
  从技术和管理上说,尽管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完全成功的案例,但欧美各国甚至是邻国日韩的经验也可供借鉴一二。比如,欧洲多年来形成的低碳环保氛围,有助于民众接受新能源汽车,韩国民众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很有兴趣原因就在于,韩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在法律保障、税收优惠等多方面进行了扶持。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老百姓拿到实实在在的优惠才是硬道理。一位业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地方政府来说,政策也应调整一下,不要把力度也给到买车环节,可以实际给到用车环节。他表示政策在不同环节的给予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地方政府的政策应该往使用环节上多给予一些,在环境建设上多给予一些。“最合理的方式是把税给减了,这是最好的,是消费者能直接感受得到的。”
  但技术和管理问题或可以借鉴他国,根本的体制问题则只能自我解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