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此前的谈判都是磨洋工,那么中日电动车联盟的这次出手可谓是成功的闪电战。瑞典时间6月13日,瑞典萨博破产律师宣布:由瑞典国家电动车公司(简称NEVS)中标收购破产的瑞典萨博汽车公司。NEVS即是中日电动车联盟为此次收购专门注册的公司。
至此,延宕近两年的萨博破产收购案终于再次告一段落。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品牌,萨博几经跌宕的命运令人唏嘘。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收购战中,包括北汽、华泰、庞大以及青年等多家中国车企的前仆后继更是令人感慨。
事实上,从最初的香饽饽,到如今的鸡肋,萨博一直不乏中国企业觊觎。如此争夺为哪般?或许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萨博:还剩下什么
业界有言,中国车企收购外国品牌的目的无非是品牌价值和核心技术。但就目前看,无论是品牌还是技术,萨博的价值都已经“所剩无几”。
实际上,从2009年通用将萨博“(部分)技术卖北汽、品牌卖世爵”开始,萨博就在逐步流失品牌和技术。而这两年萨博将精力都放在扭转困局上,技术上早已没有多少新的建树,业内人士认为青年汽车获得的“萨博全新开发的凤凰平台技术”更多只是一个概念平台,并没有制造和生产能力。而由于持续的亏损和停工,萨博的品牌价值也已跌至最低点。
另一方面,尽管通用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萨博,但涉及核心技术层面早已留有后手,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其对萨博并购案的一再成功阻挠。通用高层曾公开放言,不会将萨博出售给中国车企,包括此前参与竞购的庞大及青年等纷纷落败,也是通用在起作用。
不过这似乎并没有阻挡住中国车企的竞逐脚步。在中日电动车联盟已签订收购协议后,青年汽车仍旧表示有意购买萨博的品牌和商标。而竞购成功的中日电动车联盟背后也隐现多家中国企业的身影,更有传闻北汽也在其中。
押宝中国电动车市场?
对于中日电动车联盟来说,尽管将萨博拿到手了,但未来的日子也未必好过。据报道,中日电动车联盟计划以发展纯电动汽车为未来主营业务,而中国将作为其重要市场目标。对此,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更是对记者直言“电动车近几年没戏”。
原因在于,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电动车,并且今年还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表示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至2020年将超过500万辆。但多数人士认为这纯属雷声大雨点小的造势之举。
即便是从全球来看,目前电动车市场也并不成熟。严格意义上说,全球的电动车市场尚未脱离“概念”阶段。在其他国家,政府都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各大车企也是将此作为一项未来的投资,什么时候能够量产谁都不敢打保票。就中国政府层面而言,要做到全覆盖式的补贴也“补不起”。此外,要在未来8年时间里大规模覆盖相关配套设施怎么看也不现实。
就此而言,尽管控股双方在能源方面有所专长,但押宝中国电动车市场却绝非明智之举。而对于中日电动车联盟来说,很有可能因为押错宝而人财两失。
务实最重要
换个角度看,中日电动车联盟出手购萨博虽然不够理智,却为中国车企的疯狂抢夺战强行画上了句号。而在萨博争夺战中,一些中国车企也逐渐学会了回归理性,务实决策。
比如北汽集团,作为萨博第一轮收购的争夺者,在此次并购中即显示出了相对的冷静。官方明确地表示“北汽的海外战略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北汽的发展,是否符合北汽的战略发展方向”。
另一家民营车企华泰的表现则更为坚决。据称,华泰汽车与萨博闪婚后,按照合作协议,华泰将向萨博共投入1.5亿欧元,入股世爵汽车29.9%的股份。然而,在考察完萨博的欧洲工厂后,华泰却认定这是一个“没有前景的买卖”,断然拒绝付款。
业内人士认为,[FS:PAGE]在越来越多的收购案中,中国企业需要学会冷静,要现实一点,重要的是要取己所需。与其盲目跟风,不如静下心来做点实际的东西。实际上,中国车企近年来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品牌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并不需要以购买外国的“鸡肋”技术来为自己脸上“贴金”。或许,今时今日的中国车企,需要更多一些的自信来回归理性,走向务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