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缪雪中独自创业的第10个年头。在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上,当广汽吉奥的首款轿车披着一身黄金甲闪亮登场时,它是“土豪”还是非“土豪”,都只是对外的形象罢了。这款车对于缪雪中的意义在于,离开吉利10周年之后,他终于可以不再刻意回避。
从17岁开始追随李书福,冰箱、建材、摩托车、汽车,缪雪中的身影留在了吉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在李书福决定进军大家都不看好的汽车业的时候,缪雪中义无反顾地放下手里的建材和摩托车生意,跟他一起再度创业。“无知者无畏,只是凭着对李书福的信任和感恩之情,就进入了这一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缪雪中是李书福汽车梦的圆梦者之一。
当然,李书福和吉利也成就了缪雪中。从高中未毕业就进入社会的懵懂少年,到年轻有为的“吉利少帅”,李书福是个称职的伯乐,缪雪中也是个时刻铭记知遇之恩的千里马。
正是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他们在缪另立山头之后,没有落入“同行是冤家”的俗套。
创业之初,缪雪中放弃了自己熟悉并擅长的轿车,把目光转向相对小众的皮卡和SUV市场。对此,坊间的解释很多,但都不外乎“情”、“理”。无论是资金说,还是时机说,分歧都在于“理”上。而于“情”,说法则十分统一:他曾是吉利的副总,他不会跟李书福竞争。
缪雪中对吉利的“退避三舍”还有很多,比如,绝不挖脚吉利,“我可以在吉利挖一帮人过来,搞技术、搞生产、搞营销、搞采购等方方面面的人,他们原来都是我的手下,但是我不能动这个脑筋,我动的话对不起李书福。”
“回避原则”一坚持就是10年。但缪雪中避不开的,是跟随李书福15年的“印迹”。
农村包围城市、先国外后国内、异地产能扩张,吉奥的每一步都被拿来与吉利比较。而缪雪中,在外界看来,也一直在追随李书福的脚步。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往只是一个神话,毕竟,与巨人并肩而行的人都屈指可数。而大多数人,都只能跟在巨人的身后。当然,能紧跟在巨人背后,也是一种能力和幸运。代价是,尽管步伐很快,却会一直被笼罩在巨人的背影下。
缪雪中始终以李书福为偶像,至今不改。但他们越是相似,缪雪中就越不会满足于只跟在李的身后,就如同李书福也不满足于跟在国际巨头之后一样。
多年来,缪雪中其实一直在努力走出一条与李书福不同的路。李书福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他就要“为农村、农民造车”;李书福海外收购,他就选择与广汽重组;李书福要让吉利汽车充满世界,他则表示不求量,先求精……
如今,相较于缪雪中离开的时候,吉利已经一骑绝尘,他终于可以不再“避嫌”。轿车之间的竞争固然会有,但由于企业体量上的差异,也不会有人说他模仿或忘恩负义。
轿车上市之后,缪雪中会做到一件李书福也不曾做到的事:广汽吉奥将形成涵盖SUV、皮卡、微车、轿车、MPV五大产品线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产品矩阵最丰富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19世纪末以来,俄罗斯套娃风靡全球,层层之下,外形无差,个头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在企业中,类似的情形屡见不鲜,内部成长起来的第N代,很难超越前人。比如,比尔?福特和丰田章男都已退居二线,不再在家族企业中担当掌门;比如,力挽狂澜的“空降兵”越来越多,甚至是不懂汽车的“门外汉”。
或许,在离开吉利前夕,“少帅”缪雪中面前也曾经摆着一组套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汽车人》杂志。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