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会”的召开,外媒对于中国将出台何种政策十分关注。外媒归纳了此次“两会”的诸多重要关注点,其中,国企改革是关注度最高的话题。
“八大看点”
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今年的“两会”意义重大,以下几个看点将成为决定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指针。
首先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大多数分析师预计,今年GDP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仍为7.5%,通胀水平至少为3.5%。全国人大将提供深入了解领导层看法的机会,包括领导层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多强劲,以及在经济模式转型时有多大意愿接受经济放缓。
第二是在房地产政策调控方面。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新一届领导人已经在筹划相关政策压低住房价格。
第三是民族政策以及国家安全方面。上周末,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案件,这一惨案凸显了中国西部偏远地区激进民族主义者的不满情绪愈演愈烈。“两会”将会展示政府严打的决心,但政府也会在民族政策的措辞上做一些微妙的调整,中国或将加强国家安全方面的投资。
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就是国企改革。路透社表示,“两会”的讨论重点将是雄心勃勃的改革议程,以及将以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转变为更均衡、更持续的增长,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会放慢。路透社预计,“两会”将讨论深化经济改革的措施,如有助于限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财政系统改革、逐步放宽利率管制和人民币自由化。中国政府或将进一步实行政府机构改革,简政放权,可能赋予环保部门更多的权力保护资源,也许会允许环保部门有权否决未来上马的项目,以及加重对污染的惩罚力度。同时,中国政府将限制大型国有企业,为私企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
国企改革破冰
据路透社报道,上个月中国政府决定出售中国石化子公司的股份,预示着中国将持续推进国企私有化进程。外媒预测“两会”将讨论中石化分拆,国企改革将开启新的篇章。
不过,对于国企改革的预期,国外一些媒体以及机构也持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全球经济调查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的首席研究员Arthur Kroeber表示,即使中国国企的改革已经开始了新的篇章,但是私人投资者还须等待更多消息,才可以自信地参与国企的私有化进程。国家控股的国有私有混合制公司的公司治理一直是大问题,由于会涉及到国有资产,因此,国企会优先考虑到国家的利益,之后是一些管理层认为“重要”的小部分股东的利益,最后才是大众。Arthur Kroeber 说:“很难去想像这些央企真会扎扎实实地推进私有化,单单放开一小部分私人投资者进入,很难起到重大作用。传统的联合公私合资模式需要一场大改革。”
中国车企迎曙光
一直以来,受到公司体制管理、资金以及技术问题困扰,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在发展上不甚理想,中国车企与全球知名车企之间的差距也没有明显缩小的迹象。然而,随着中国政府逐渐放开国家持股的政策,自主汽车企业有望迎来曙光,引进战略投资者。
一些外资投行预计,国企改革将在2014年持续深化贯彻。汽车行业是典型的竞争性行业,行业市场化发展程度高,又有优质民企上市公司作为参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启动改革,有助于逐步化解改革中的阻力。瑞士银行判断,汽车行业将成为此次国企改革推进下确定收益的行业。目前来看,上海汽车以及金龙汽车的未来发展预期较好,后者正为了迎接公司管理的改革而进行管理层以及治理架构调整。
目前中国车企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车业咨询公司Synergistics 分析师Bill Russo表示,大型国有车企一般来说都设有与全球车企合资的子公司,但是这些国有车企过分依赖外方机构带来的技术以及销售利润,中国汽车企业还没有真正成功地将这些利润投资于自主品牌的汽车。车企国企股权改革一旦开始,标志着车企的发展将迈入一个更为市场化的新篇章。引入民间资本就意味着股权结构由原来的“一股独大”,到现在的分散持股,有利于车企未来的发展。随着国企的改革,更多的民间资本将陆续进入到汽车行业中,车企公司管理层也将更加分化、更加市场化,中国车企在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稿件,版权为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