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全球大都市中,污染和交通堵塞已经成为妨碍汽车行驶的桎梏。在印度,很多通勤的人已经因为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放弃了开车出行;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了买车的念头,转而投向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汽车共享;路上行驶的车辆的寿命也越来越长。随着政府出台限制政策,以及汽车共享和公交的发展,全球车市年销量增长可能在下个10年达到顶点后趋停——多名分析人士均持类似观点。
IHS Automotive公司预计届时的峰值为1亿辆。然而依照车企的产能规划,到2016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将达到1.2亿辆规模,较2013年的8200万辆几乎增加了50%。
推动这一剧变的是一个迅速崛起的现实: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迁移到大城市,在上个世纪以来引领个人交通出行时代的私家车已经不再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大势所趋
行业专家们认为,汽车销量并不会急剧下滑,但是车企必须意识到,越来越多的汽车共享代替了汽车购买,高科技车辆会逐步替代传统汽车。
有分析师建议车企将未来重点从生产更多车辆转移到交通解决方案上。普华永道市场战略顾问Tim Ryan表示:“关键问题在于,你卖的是汽车,还是交通出行方案?倘若看不清大的趋势,则将不可避免陷入危机。”为此,不少车企转变思路,推出更多概念车,开发无人驾驶技术。
当今全球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据普华永道预测,在下一个10年,全球将有10亿人移居到城市,届时城市人口将增加25%至50%。25年后,全球将有90亿人居住在城市——比当今的全球人口数量还要多。届时,如果所有人都开私家车,城市交通会全面瘫痪,连食物、水和急救物品的运送都会成问题。
当前正在改变的是交通系统。根据英特尔公司的一项最新调查,44%的美国人希望有“无人驾驶”汽车来减少城市的拥堵。在美国这个似乎生来就有汽车所有权的国家,几乎十分之一的家庭没有汽车,并且这个数量在过去5年内增加了5.7%。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成年礼后也不再追求驾驶执照。据统计,1983年,美国19岁少年中有87.3%拥有驾照,而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69.5%。
更好的汽车质量同样抑制了买车需求——根据R.L. Polk & Co.公司统计,当前道路上行驶车辆的平均年龄已达到11.4年。
除了油价、环境、政策和经济问题以外,越来越多的“汽车共享”和汽车租用业务也同样改变着人们对汽车的购买需求。
环境威胁
尽管如此,也有观点认为,在可见的将来全球车市不会达到峰值,理由是中国市场潜力仍然巨大。从2000年以来中国车市帮助全球汽车年销量增长了46%,去年中国汽车销量2198万辆,到2020年预计可达3000万辆。
中国目前每1000名居民中仅有44人拥有汽车,而在美国这一数据则为423人。南佛罗里达大学的教授Steve Polzin认为:“新兴市场的居民将汽车作为迈入中产阶级的标志,因此,购买车辆的原因60%是用于交通出行,其余40%则是自尊心的原因。”
但与此同时,中国正在遭受城市交通严重拥堵,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被雾霾笼罩的威胁。严重的污染问题促使政府出台限制汽车上牌的政策,以减缓新车销售数量。很多车企正在改变思路,考虑“汽车共享”业务,开发新能源汽车,研究避免拥堵的解决方案。
通用汽车的EN-V电动联网概念车就正在天津进行测试,产品的初衷就是为了以纯电动和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未来城市交通堵塞、停车难以及空气污染的问题。而根据AlixPartners公司的研究显示,“汽车共享”每增加一辆汽车,就意味着车企汽车的销量将减少32辆。自2006年以来,由于“汽车共享”项目的开展,已经使得汽车销量减少了约50万辆。目前美国使用“汽车共享”的人群约为100万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400万。
新方式出行
德国作为近20年来欧洲汽车市场的领军者,最近推出了新的服务,来吸引那些不希望购买汽车的消费者。戴姆勒以及宝马汽车在德国推出了汽车的计时租赁服务,让消费者根据使用汽车的时间支付费用。年初,戴姆勒在德国推出了往返于柏林和汉堡之间的汽车短租服务。
Gartner研究咨询公司的汽车分析师Thilo Koslowski表示:“未来,大城市的居民将能便捷地通过手机等移动设施来预定交通工具,例如预约‘无人驾驶’的汽车,在用卫星等高科技控制的城市道路上行驶,并且安全、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美国政府也在上个月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制定关于通过利用电脑芯片来控制机动车的相关法律,这就意味着,在未来,汽车制造商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们仅制造汽车是远远不够的。
专家表示,汽车制造商们需要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出行服务,尤其是为那些不希望花费时间和金钱来购买汽车的消费者,让这些消费者能通过短期租赁等方式,在他们需要汽车的时候,能做到“随叫随到”。
根据汽车研究中心的统计,目前已经有许多车企开始研究开发“无人驾驶”的汽车,全球车企投入到研发的总金额目前是1000亿美元,而用于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的金额占比十分之高。
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将为科技公司带来发展的机会。谷歌已经开始对其自主制造的自动汽车进行测试。Thilo Koslowsk说道:“车企们或许需要为其高级管理层添加新鲜的血液,需要有新一代的管理者来应对来自高科技公司的挑战。如果车企不能加快研发速度,在未来就很有可能被一些高科技公司挤掉。”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其他方式出行,但是,归根结底,汽车的销量也不会陡然减少。IHS公司高级总监Phil Gott表示:“如果让一个人回答像‘你能想像生活在一个每天不需要汽车的世界中吗’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难了,因为大多数人还是需要汽车的。大多数人选择减少开车,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逐渐发展,或许用到汽车的时候会越来越少。”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稿件,版权为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