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开局 自主堪忧

时间:2014-12-22 15:23:09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作者:李 秋 点击:
关键字:
摘 要:当自主品牌价格优势日渐消失,优势市场份额被蚕食殆尽的时候,自主品牌应如何立足

1月,汽车整体产销形势一片向好,中国自主品牌的生存境况却持续恶化,市场份额在不断缩减。

随着限购的城市增多,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他们更有可能购买负担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车,而不是价格最实惠的车。与此同时,合资品牌不仅其价格在不断下探,其产品还延伸至三四线市场,对自主品牌进行围堵。

当自主品牌价格优势日渐消失,三四线优势市场份额被蚕食的时候,自主品牌要如何立足?这盘关于中国自主品牌的生死棋局形势越发严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董扬论断,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将继续下降。


自主深陷泥潭

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70.94万辆,环比下降6.6%,同比下降5.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4%,环比下降4.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中国品牌轿车1月销售27.88万辆,环比下降24.5%,同比下降22.2%;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3%,市场占有率环比下降8.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9个百分点。

与自主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外国品牌乘用车产销几乎一片飘红。上个月,除日系品牌销量较去年12月大幅下降外,其他外国品牌呈较快增长,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1.52%13.61%13.12%9.49%3.57%。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美系和韩系轿车增速略低,德系和法系品牌增速较明显,它们分别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8.56%16.73%14.69%11.32%4.97%

对于自主品牌销量大幅下降这一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董扬表示,造成今日自主品牌销量大幅下降的原因就是其综合竞争力太差。自主品牌的品牌竞争力不足,产品自身不过硬,在售后服务环节缺乏与合资品牌和外国品牌竞争的能力。自主品牌自身产品技术和品牌服务向上的脚步,跟不上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在合资品牌产品价格不断下探的情况下,其竞争力越发孱弱。


对手多方围堵

自主品牌自身实力提速过慢,而竞争对手追赶的脚步太快。在中级和紧凑型轿车这个最大的细分市场中,其未能抵抗住“合资向下”的攻势,而处于优势的三四线市场渠道也逐渐被合资品牌所挤压。自主品牌在国内的市场可谓节节败退,从二线城市退到三线城市,再退到西部地区的四五线城市。

曾经,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市场,是众多自主品牌的大本营,它们拥有着区域优势和价格优势。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力帆汽车等众多自主品牌扎根于此,在10万元以下的细分市场,自主品牌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合资车型价格下探到10万元以内,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豪华品牌,渠道都在不断下沉,自主品牌“倍感压力山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指出,如今,主流合资品牌更是频频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加大投资,形成规模效应。一旦合资品牌布局完成,自主品牌也将面临“退无可退”的难题。

一位自主品牌汽车4S店负责人指出,一些自主品牌的战略调整也使该品牌的产品竞争力止步不前或者滑坡。有的品牌甚至至今仍然没有新车型的消息,让他们对今年的销售前景也感到迷茫。

据悉,在近年来中西部地区新车销售中,自主品牌新车利润贡献率曾一度高达70%以上,而这两年实际的利润贡献率已降为不到30%,市场份额也持续下滑,一些汽车交易市场的车型排名已鲜有自主品牌的身影。


前瞻未来

针对合资车型价格下探挤压自主品牌的现状,可以看出,主要还是由于两者的产品定位和细分市场有重合,合资品牌发展趋势是产品线不断下探,挤压自主品牌汽车具有传统优势的紧凑型和入门型汽车市场。

未来如何打开营销策略,是自主品牌车商、厂家的头等大事。近期,吉利、长城、奇瑞都在做战略转型,而丰富产品线是自主品牌共同选择的打法。

吉利为开辟帝豪EC7外的SUV战场,进行了战略调整,将帝豪、全球鹰、英伦三大品牌收归吉利旗下,并全力打造了吉利英伦SX7、吉利全球鹰GX7新一代SUV车型,未来还将推出MPV车型帝豪EV8SUV车型全球鹰EX8等。自2013年长城汽车率先发布哈弗这一独立品牌,其接连推出了哈弗H2H5H6以及即将上市的H8SUV产品谱系趋于完善,覆盖了市场的各个区间,以巩固其SUV市场霸主地位。

此外,奇瑞汽车也完成了战略调整,发布了新品牌下的产品。

面对合资品牌的围堵,增强产品实力是一方面,品牌力也是自主品牌亟待提高的。自主品牌要增强竞争力,还须不断做细、做精产品,这是自主品牌留住客户、提高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产品性价比上,还要再与合资品牌拉开距离。“事实上,国内自主品牌发展两极分化情况突出,少数自主品牌的占有率是逐年提升的。” 汽车市场分析师张志勇表示,这是汽车行业逐渐实现行业集中度的必然过程。“未来,少数自主品牌会在与合资、进口的肉搏中杀出一条血路,而大部分自主品牌则会被整合、兼并甚至淘汰掉。”张志勇说。(文| 李   秋)【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稿件,版权为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