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海外提速
回顾:从国内集团来看,上汽依然保持绝对领先地位。上汽集团发布产销快报称,2013年销售整车超过510万辆,成为首家迈入500万辆阵营的中国汽车集团。虽然这数字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507.33万辆数据有所出入,但是上汽是首家进入500万辆阵营的中国汽车集团,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点评:按销量规模计,上汽将能提升在全球车企前十强中的名次。但在国际市场上,上汽和其他国内大集团一样,目前销售规模尚不大。如今,上汽在国内的根基越发稳固,“走出去”则成为上汽集团箭在弦上的发展方向。2014年,上汽集团将重点放在加快市场开拓、深化自主品牌建设、提高海外经营能力、推进业务模式创新、进一步优化完善运行机制和业务流程以及继续夯实基础管理工作上。
东风:开放合作
回顾:去年,300万辆军团里仍然只有东风汽车一家。为了更进一步发展,东风汽车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通过国际合作,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快“走出去”步伐,演绎了多场开放合作的“升级版”。东风牵手沃尔沃构建了以资本为纽带的战略联盟,发展“东风”品牌商用车;重组三江雷诺,与雷诺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形成东风-雷诺-日产“金三角”产业链;与格特拉克、史密斯合资合作,重心从整车领域转向关键动力总成和专用车市场。
点评:在这些汽车集团中,东风是极少数形成乘用车和商用车“并驾齐驱”发展格局的汽车集团。东风强调自主发展,也重视合资合作。由合作破题到量的积累再到质的飞跃,东风目前已成为国内合作伙伴最多、涉及合资面最广的大型汽车企业,近年来,东风对外合作开始向掌控关键技术和关键资源方向发展,这些合资合作项目的强力推进,就是东风打出的做强自主的“组合拳”。
一汽:增强自主
回顾:去年,一汽集团销量距300万辆大关仅不到10万辆的距离。其中,一汽-大众为一汽集团贡献了逾一半的销量。一汽丰田在2013年加快了产品的导入,在营销上也已经有所改变,最终以56万辆的销量,以超出2012年6万辆的业绩,逐渐走出了销量低谷。
点评:虽然,目前一汽的销量依然要依仗大众和丰田这两个合资伙伴,不过,近几年,一汽也在尝试着改变,为做强做优自主事业,完善整体战略布局,其先后陆续发布并实施了品牌战略、“蓝途”战略、红旗品牌战略、质量制胜战略和服务品牌战略,从提高价值链的整体竞争力上为自主品牌经营发展布局。
长安:新品作战
回顾:2013年,长安汽车报出的全年销量数据是211万辆,其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给出的220万销量有差别。2013年长安之所以能跨上200万辆台阶,靠的是去年长安与其合资伙伴推出的14款相当有竞争力的自主、合资新车,这些车,不仅扭转了长安铃木和长安马自达前两年发展缓慢的颓势,也提升了长安自主品牌整车价值和单车利润率。
点评:长安汽车2014年计划经营目标产销汽车超过233万辆,为达成这一目标,长安汽车将重点放在新品研发及上市计划上,2013年长安福特是长安销量增长主力,2014年也将是其中坚力量。在自主业务方面, 虽然长安暂时放弃了高端品牌的计划,但在各大集团中,长安在自主方面的作为还是有目共睹的。随着中高级SUV CS75、新奔奔、新悦翔等车型推出,预计2014年长安自主业务收入、单车均价和盈利水平均有望提升。
北汽:剑指三强
回顾:北汽和长安,这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长久以来一直在相互较劲。就北汽集团公布的数据看,其去年全年实现整车销售216万辆,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给出的数据却是211万辆。对于双方排名难以决断。而为了更进一步,去年北汽谋求扩大自身产销规模,在国内就发起3宗兼并重组案,此外,北汽还在积极推进国际收购。
点评:北汽的高频率推进兼并重组,坊间传闻,北汽是欲借重组计划的东风,超越长安,剑指第一阵营。目前北汽发展主要依托于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汽福田3家企业,自主品牌乘用车板块依然处于爬坡期,在研发、营销等方面仍处于经验积累阶段。而其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的这些企业,要实现规模效益,需要北汽集团输出资金、人才、技术、车型,而且将充分考验北汽集团的资源整合能力。
广汽:三足鼎立
回顾:2013年,广汽集团首次实现汽车产销双超百万辆,成功晋级年产销“百万辆俱乐部”,并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其中,日系复苏对广汽汽车销售突破百万辆起到决定作用。此外,自主品牌广汽传祺8.5万辆的销售业绩是广汽集团的另一亮点。
点评:此次,广汽集团生产经营实现“双百”突破,意味着近年来广汽产业布局成效显著,“大广汽”效应逐步凸显。目前广汽集团陆续进入效应释放期,初步形成了日系企业、欧美系企业、大自主企业“三足鼎立”的资本与产品格局雏形,生产规模效应的释放和产业链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业集中度和产品附加值,为广汽带来业绩的较快增长。
华晨:重大变革
回顾:去年,华晨汽车依然位列第七位。在2013年华晨加大了对终端市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销售终端的支持,大力发展经销商,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金杯和中华的渠道数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新开网络成倍增长。
点评:去年华晨增长的业绩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整个华晨集团的生存环境,使其暂时从被收购的传言中解脱。这一年它将拥有相对轻松的财政支持来发展基于宝马技术支持和搭载宝马N20发动机的新的金杯MPV和大中华项目。此外,为了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华晨在新的一年改革和管理上做了重大变革。对华晨集团而言,2014年的确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开始。
长城:平衡业务
回顾:2013年长城汽车以75.4万辆的销量,在中国汽车企业销量排行榜上排名第八位。自从2012年拉下奇瑞问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新的销量冠军之后,2013年长城把这一冠军宝座坐得更稳当了。2013年,哈弗车系销量达到41.7万辆,是国内销量规模最大的SUV品牌。
点评:长城以SUV发家,而它在SUV领域的风光无限,却也衬托了其在轿车和皮卡方面表现欠佳。2014年,在品类战略的指导之下,独立第二年的哈弗将进一步发力是肯定的,而在进一步巩固SUV地位的同时,发展轿车也是当务之急。这对长城来说,不仅是应对2015年车企平均油耗限值政策的需要,更是整个企业的战略安全考虑。
吉利:转型见效
回顾:2013年吉利汽车销量达54.9万辆,基本达成既定销量目标。其中,帝豪EC7车型全年销量达19万辆,成为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冠军。此外,凭借12万辆的出口业绩,吉利汽车也成为了2013年度自主品牌的出口冠军。
点评:近年来,吉利已逐渐被公众认可,尤其是以帝豪品牌最为人熟悉,其支撑了吉利近三分之一的销量。不过,产品线单一一直是吉利汽车的软肋,吉利也正在与沃尔沃一起,携手研发整合均衡其产品线竞争力。去年吉利汽车已经完成渠道处理、产品定位调研等众多基础工作,接下来,如何继续实现品牌力与产品力的同步推升,将是2014年吉利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江淮:扬长避短
回顾:2013年,江淮汽车受同悦召回影响事件及2012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其整体销量略低于预期。也许跟江淮战略重心转移有关,2013年,江淮汽车在卡车和多功能商用车上有不错表现。至于轿车方面,从2012年开始,江淮的轿车产销量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点评:虽然江淮的SUV销量增长不错,但是江淮进入SUV市场的动作已经慢了几拍,江淮汽车要想在乘用车市场翻身并不容易。在如此境况下,江淮也只能进一步改变战略打法,扬长避短,把主要精力重新放在传统优势业务(轻卡和MPV)上,先做强做大商用车,再考虑做精做优乘用车,毕竟企业盈利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违者中国商报将追究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